3~6歲是幼兒口語發展的關鍵期。早期閱讀活動,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途徑之一。閱讀中,利用好奇心、求知欲培養幼兒對書面語言的初步認識。在閱讀中主動探索,通過圖書提供的信息,幼兒獲得了更多的知識,觀察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得以提高。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幼兒產生閱讀興趣,形成積極的態度和好習慣。
一 幼兒早期閱讀習慣培養的意義
研究表明,3~8歲是人的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我們應抓住這一時期,開展早期閱讀活動。早期閱讀中,幼兒年齡小,可塑性強,好的閱讀習慣一經養成,對于培養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升他們的自主閱讀素質都非常重要。
二 幼兒早期閱讀存在的問題
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雖然幼兒喜歡閱讀活動,但是卻存在如下問題:(1)缺乏閱讀環境氛圍,閱讀興趣不濃厚;(2)閱讀方法單一,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3)閱讀后,不會自主地收拾整理圖書;(4)家長缺乏對幼兒的指導,閱讀在家庭中得不到延續。
三 幼兒早期閱讀培養的策略
1.創設環境,構建圖書角
創設和諧寬松的閱讀環境。在活動室里,設置閱讀角,作為幼兒進行閱讀活動的基本場所。圖書必須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對幼兒來講,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思維形象、簡單,不喜歡太復雜的東西,好動,理解能力較差。在選擇圖書時,畫面形象清晰,主體突出,色彩鮮艷,內容應與幼兒的生活有關的。應兩到三周更換、豐富圖書,以保持新鮮感。對幼兒閱讀圖書來講,創設良好和諧的心理環境亦很重要。如:先用擬人化的口吻向幼兒介紹圖書,再運用形象逼真的電腦課件向幼兒展示。在指導閱讀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愉快的閱讀氛圍。根據幼兒的閱讀興趣,注重個別指導,對不愛看書的,可以推薦、講述給他們聽,和他們一起邊看邊講。創設良好的環境,構建圖書角,讓它成為孩子們閱讀的樂園,啟迪智慧,播種希望!
2.制定目標,提供行動指南
制定合理的圖書目標是教育行為的指南。對于小班的幼兒,目標是“讓幼兒從無目地翻到會看、會說”。此外,還有一個一個的階段目標。如:(1)聽老師“講書”;(2)會指物體;(3)學講常用詞及短句;(4)學習正確的閱讀方法;(5)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6)學習自己講一段話。
例如,通過多給幼兒講故事,使他們有成功的體驗。在閱讀區內,孩子們輕松地靠著老師聽著一個一個有趣的故事。這種輕松的家庭式的親子閱讀形式,會打動每一個孩子。根據幼兒愛重復這一特點,結合幼教雜志里的內容反復地講故事,使幼兒能熟練地復述故事內容。由于對圖書畫面與內容比較熟悉,他們閱讀時就會有成功的體驗。
3.培養習慣,掌握技能
幼兒的可塑性較大,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所以要讓孩子養成受益終生的閱讀習慣。
第一,要增強愛護圖書的意識。引導幼兒愛護圖書,養成良好的看書習慣。告訴孩子們看書時要看完一本再拿一本,不與別人爭搶圖書;看書時不能大聲說話,以免影響他人;發現圖書有撕破的地方,及時用透明膠或雙面膠修補好。這樣孩子們會注意拿書的姿勢了,會互相提醒不能把書卷起來。
第二,教會幼兒看書的方法。教會孩子認識封面、封底,學習從前(封面)往后一頁頁翻書,看的時候用手指著畫面內容一樣樣地說,看完后,要把書合起來,并且把封面朝上。剛開始,可用語言描述畫面內容來加以提示,漸漸地就要幫助幼兒形成自己看書、獨立翻書的能力。
第三,組織方式多樣化,采用小組閱讀、集體閱讀、自由組合等方式相結合,讓孩子們在“邊看邊說”的閱讀氛圍中,激發閱讀興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提升閱讀質量。
4.巧用遮擋法,提升閱讀質量
遮擋法是通過先遮擋、后揭示圖畫書的部分內容,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
第一,調節進程、幫助掌握。當教學內容存在多個相對獨立的對象,幼兒不能獨立地按照合理的順序進行觀察、閱讀、理解時,需要按一定順序分步遮擋和揭示,避免幼兒注意力分散,較好地理解閱讀內容并掌握學習方法。
如,《阿拉丁旅行記》第6頁,他在黑洞里與巨人的對話,這時通過遮擋第7頁的內容,引導幼兒猜猜后面發生了什么事?鼓勵幼兒嘗試猜想閱讀,提供從學習到參與并增強自信的機會。
第二,激發興趣、吸引注意。當內容出現“轉折頁”,即人物表情、行為或語言突然不同于以前,而這種“轉折”很難根據前面的情節進行預測時。如,《兜風》中心急的小猴一直在喊“快!快!快!”到第10頁卻突然喊“停!停!停!”此時就需要遮擋“轉折頁”上發生突然變化的人物(或其語言)、視線聚焦(或遠離)的人物、意外的結果,鼓勵幼兒充分猜測、表達后再揭示遮擋,情節的張力和幽默效果得到充分的體現,幼兒在享受情節之趣的同時也學會了閱讀此類故事的方法。
總之,幼兒閱讀是獲取知識經驗的主要途徑,需要在活動中,大膽嘗試、用于實踐,探究幼兒早期閱讀的方法!啟迪智慧、播種希望,讓閱讀成為陪伴幼兒終生的良師!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