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塑造孩子的優秀品質比關注孩子的學習更重要。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敘述了如何去塑造孩子的優秀品質:第一,父母的自身榜樣和引導作用;第二,規范孩子的生活環境;第三,教育子女,需要及時借助社會的力量。優秀是需要塑造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識禮”,希望本文對天下的父母有所幫助。
【關鍵詞】教育子女 優秀品質 塑造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194-02
做正確的事情,而不只是把事情做正確。這句話對于我們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包括對于子女教育。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子女的時候,只在其學習方面下很大的功夫。不否認,學習對孩子的成長是必需的,但卻不應該是全部的,更不是最重要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還有很多東西是更重要的,是孩子創造自己幸福快樂的生活所必需的,那就是優秀的品質——比如有理想、自信、勇敢、勤奮、敢于擔當、做事專注等等。這些品質將會使一個孩子變得優秀與卓越,但如何去塑造孩子的優秀品質呢?
一 父母的自身榜樣和引導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這個世界上,父母不一定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但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往往是一生的。要做好父母,是需要學習的。教育孩子是家長自身的修煉,也是對家長耐心與智慧的考驗。撫育孩子最大的成本是時間而不是金錢,要抽出時間多和孩子相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是教育子女的前提。身教重于言教,從自己做起。要想讓孩子聽話,父母先要學會聽孩子講話;要想讓孩子有追求、有理想,父母就不能渾渾噩噩、漫無目的地混日子;要想讓孩子勤奮學習,父母就應該先有自己的學習計劃和行動……凡是我們不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我們自己身上也不能有;凡是我們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我們自己應該身先士卒。對于我們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強迫孩子去做,孩子應該有自己的人生和夢想,他沒有義務去承載別人的人生夢想。合適的教育方式是有要求,并符合實際的,不是要求過高或一味遷就,更不是胡亂攀比。在言語溝通方面,一定要心平氣和、娓娓道來,學會輕聲細語說重話的技巧。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良藥”若是一味地苦,也是難以下咽的。父母應該從正面的、積極的、健康的、亮麗的角度審視孩子、肯定孩子、表揚孩子、激勵孩子。
其次,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要給予一定的引導,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經歷,不要因為害怕孩子吃苦而讓孩子失去經歷的機會。過分的愛便是害,凡事為孩子親力親為是阻止孩子成長的愚蠢行為。父母一定要盡可能創造多的機會讓孩子去接受磨煉,要在經歷中讓孩子學會吃虧,學會遭受拒絕,學會被冷落,學會被誤解,學會忍受孤獨、寂寞、無助,讓孩子明白誰都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所以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唯有遵循自然、社會規律才能事半功倍。把自己知道的、看到的告訴孩子,讓孩子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全部,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讓孩子接受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并學會享受克服困難的快樂,讓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喪失生活的勇氣。厚德載物,品德、追求遠遠比知識本身重要得多。當孩子內心對自己有較高定位時,就會對自己有高的要求。為了引導這種“定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陪孩子多看一些名人講座、人物訪談、百家講壇之類的電視節目,多讀一些好書、好雜志,多進行一些思想上的交流,還可以一起去報名參加一些具有挑戰性或競賽性的活動,并對孩子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多加鼓勵和贊揚,必會受益多多。
最近幾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結果發現,今天許多學生的學習成績之所以不能有效地提高,是因為現在太多的學生對于學習的態度出了問題,說穿了,就是他們對于學習不是那么重視,他們并不是把學習看得那么重要,自然學習成績就不會很好。包括今天許多的人,一方面他們希望自己成功,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在工作與事業上卻沒有太大的進展。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對自己的成功并不是那么在意。對自己的成功并不那么在意,所以,工作與事業上的進展就很緩慢。今天的社會現狀影響了很多人對于生活不是那么在意,使得生活中出現了太多平庸與平凡的人。如果不希望自己平庸與平凡,那么就需要在意自己的學習、工作、事業。“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毛主席如是說。對待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
二 規范孩子的生活環境
家長可能由于生活、工作等原因需要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但心中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介紹給自己的孩子認識。對孩子交往的朋友、同學,家長也要做到心中有數,但不可橫加干涉,只是在一些消極、陰郁之類的現象出現時,及早發現,盡早疏導,制止事態惡化。“孟母三遷”的故事流傳至今,自有其正確的一面。對于孩子接觸的文化和教育也要有所甄別,尤其是網絡文化,良莠不齊,一定要讓孩子清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比如,對于自信,有不少的青少年有一個誤區,認為我能力不好,認為我成績不好,認為我笨,我長得難看等等,就以為自己無法自信。的確,這些東西對于一個人樹立自信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這些東西不能對人的自信起決定作用。想想,當年的農民陳勝,作為一個替人耕作的農民,他在憧憬:茍富貴無向忘。別人譏笑他: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勝嘆息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從中可以看到他的那種發自內心的自信。再比如,對于自由,不是任性、固執、愚昧、偏執、揮霍浪費,更不是一意孤行、作踐自己、渾渾噩噩、我行我素,而是盡外界提供的所有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發揮生命的潛能,實現生命的最高價值。這才是自由的真諦!
另外,督促孩子保持常規的作息制度和適量的戶外活動也是極其重要的。要讓孩子明白,我們的靈魂并不會比肉體活得更久,科學實驗也證實了許多的精神疾病都源于身體的不適,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一切的前提,任何有損身體健康的行為都是得不償失的。并以身作則,共同執行。
三 教育子女,需要及時借助社會的力量
家長自身的能力、知識、智慧水平往往是有限的,聰明的家長善于借助于外力教育子女。首先,家長應積極地配合學校教育,適時地與學校老師進行溝通。但也不能過分地依賴學校教育,以為把孩子放在學校就萬事大吉了。現在隨著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社會上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教育課程,涉及內容也很全面,有關學習的、心態培養的、勵志的、文化的都很多。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和孩子一起選擇一門長期的在線教育課程,另外寒暑假還可以參加一些教育機構的專項培訓課程,比如建通教育推出的暑期特訓營(勵志的)就比較不錯。既增加了孩子的閱歷,又加強了孩子的毅力。還可以帶孩子一起去一些名校(如西安交大)聽一些公開講座,如“成功教育學”等,效果都很不錯。
優秀是需要塑造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識禮”,寶貴的品質,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生活中培養起來的。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任何人的成長都是痛苦的歷程,我們的子女也一樣。成長就意味著對自己有要求,不要再只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不高興的時候就像一個憤青。人要學會節制,從少年時期就應該懂得。所以,家長有義務鍛煉孩子不要因為成長的痛苦而放棄成長,不要沉溺于低級的快樂而忘記了高尚的追求。
參考文獻
[1]陳鶴琴.家庭教育與父母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新時期家庭教育的特點、理念、方法研究》課題組.我國家庭教育的現狀、問題和政策建議[J].人民教育,2012(1)
[3]吉喆.論家庭生命教育[D].河南大學,200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