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計劃在2015年至2017年,累積推動省內近2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佛山、東莞等地已經開始實施。對此,您怎么看?[610票]
大規模的“機器換人”計劃正在廣東省展開,省政府雄心勃勃,擬在3年內投入9430億元,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企業進行工業技術改造。然而,這樣做是否必要,又是否有效,都是網友關注的問題。
從投票結果來看,有16%的網友認為這是嚴峻的用工荒倒逼導致。事實也確實如此,以“機器換人”重點城市、珠三角重要制造業基地佛山市為例,今年春節后當地企業招工總量在26萬人左右,而缺口達到七八萬人,招聘會上甚至出現了“沒有任何要求,只要是個人就可以了”的情形。佛山市市長魯毅在春節之后曾專門到市人力資源局調研,僅為87%的返工率也讓他感受到了“人口紅利拐點”的來臨。“在這種情況下,機器人的應用就擺上了更加重要的議事日程。”他表示,佛山大概需要兩萬臺(套)機器人,而目前僅有3000套。
是危機也是機遇,這是38%的網友的看法,低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顯然不能走得長遠,從制造到“智造”的轉型已經刻不容緩。機器的高效與精密都是人手所無法企及的,以機器人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將推動著珠三角的制造業往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升級,有助于珠三角的制造業的縱深發展。
僅有7%的網友認為,沒有政府推動,企業并沒有動力開展“機器換人”。政府也確實在用真金白銀扶持這項計劃,自2013年起,東莞市政府決定每年拿出2億元鼓勵企業“機器換人”。而在佛山市,當地注冊的機器人企業達到規定要求的,將一次性獲得500萬元的獎勵;當地傳統制造企業凡是采購使用本地工業機器人產品的,也將獲得每臺1萬元、總額最高不超過20萬元的獎勵。
靠推動才能前行,那當下究竟是不是好時機?39%的網友認為,“機器換人”的噱頭大于實用,既然勞動力市場出現了供需不平衡,就應該通過價格來解決——薪酬高了,自然能夠吸引勞動力前來。這種看法或許有些為難當地制造業企業,因為它們的利潤空間在原材料、關稅上漲的形勢之下已經很小了,用工成本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當地政府即便不補貼機器人,如今也要補貼人力,不會放任本市制造業萎縮。
但最多的網友選擇了最后一項,也能讓人感受到他們的擔心——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日本(目前工業機器人數量最多的國家)或德國就不會遭遇這種態度,但對于中國而言,路還很長。
本欄目責任編輯: 楊帥(lxin513@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