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的熱浪席卷而來,一幢幢高樓平地而起,
以近乎奇跡的速度刷新了人們的理解力。
迪拜,這是座充滿傳奇和財富的國度。
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購物中心,這里有最豪華的七星級酒店,
這里有最夸張的金飾品,這里也有為金錢夢奮斗的人們。
【現代狂想曲——豪奢迪拜游】
藍黑色幕布下,一棟棟摩天大樓都穿上了發光的鎧甲,
勾勒出光感的線條,倒影在海水中,形成上下輝映的雙城記,
迪拜的天際線在夜晚時分中國人總愛稱迪拜人為穿著“白袍子的土豪”。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閣下就是這土豪中的“土豪”—迪拜的最高領導者,就是他締造了新時代的“天方夜譚”。迪拜人民對他非常崇敬,在每一棟大樓里,每一個辦公間里都懸掛著他的照片。這是一張側臉像,深邃的眉骨,高聳的鷹鉤鼻,中東人的帥氣一覽無余。
然而三十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只有仙人掌、風滾草頑強地生存,只有耐旱的蝎子偶爾從沙堆里爬出來捕食。此地毗鄰波斯灣,十九世紀中期就漸漸地有人匯聚,希望能從大海里撈一筆橫財,采珍珠賣貝殼。這撥人大多來自南亞次大陸和臨近的阿拉伯國家,他們以當地的一種蝗蟲“Daba”給此地命名,希望能橫掃一切。隨后是大英帝國的接管,直到1971年軍隊撤出,迪拜才決定與另六個酋長國結盟組成強大的阿拉伯酋長國(即阿聯酋UAE)。自此,便開始了她舉世矚目的輝煌。
石油儲備隨后被探明,雖不如阿布扎比儲量豐富,但這液體黃金也足夠讓人隨意暢想,去建造這一座“阿拉伯之光”。事實上,當大量的財富一下涌入,迪拜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這里的居民仍然是處于荒蠻狀態下游牧民族,不識字沒文化,如何才能讓財富得以持續?沙漠并不僅僅是荒蕪,它也能是繁華。人口不足就從全世界引進優秀的人才,缺少資金就開放自由貿易,將這里打造成全球的旅游和金融中心。迪拜,正如當初人們以蝗蟲為其命名一般,以奇跡般的速度席卷了全球,僅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就。
這個傳奇還在繼續,迪拜的狂想曲還沒有完成。白天,你可以看到高速公路旁待建的施工基地,吊車腳手架橫貫其間,一個個大汗淋漓的勞工不知疲倦地工作著;夜晚,才是這座城市的天堂。太陽落幕,月亮更迭而上,藍黑色幕布下,一棟棟摩天大樓都穿上了發光的鎧甲,勾勒出光感的線條,倒影在海水中,形成上下輝映的雙城記。迪拜天際線(Dubai Skyline)在夜晚時分外妖嬈。
營業到午夜的迪拜購物中心(Dubai Mall)完成了人們對購物的所有需求。這里能找到世界上大多數的奢侈品品牌,1400多家商鋪的入駐令人眼花繚亂,即便不進店選購,僅僅只是在過道上穿梭了解地形,也得花上20分鐘。晚上八點開始,每隔半小時,緊鄰Dubai Mall的音樂噴泉就會準時開始演奏。在這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帶,噴泉就是一場豪奢,更何況這個噴泉還緊鄰著世界上最大的購物中心,并以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Burj Khalifa )為背景。
迪拜,造出了大樓,造出了海島,造出了財富,它也要造出更多讓人留在這里的理由。沒有什么比節慶更吸引人的了,看看咱中國的春節、勞動節、國慶節,舉國上下川流的人口就可得知。為了讓迪拜成為一個全年都適宜旅游的目的地,迪拜政府旅游局安排了層出不窮的節慶活動。
迪拜購物節(Dubai Shopping Festival)自1996年開始就無限地刺激人們的購物欲。這里本來就是購物的天堂,一個在國內售價4萬3的LV新款Capucines中號手袋,在這里折合人民幣大概3萬6。而在購物節即便是從不打折的國際各大奢侈品也要向迪拜低頭,掛起For Sales的招牌。
八月,炎熱的夏季,開展任何戶外活動都不合時宜了。此時就應該搭起室內游樂場,給孩子們舉行一場大Party,夏日驚喜(Summer Surprise)開始了。除了Hello Kitty樂園、憤怒的小鳥主題游樂場,還有Modhesh,一只長得像小毛蟲的吉祥物,會給每個前來的小朋友發送禮物。
女人、孩子都能在這里找到樂子,那男人們怎么辦?當然就是十一月的迪拜汽車節(Dubai Motor Festival)。豪車是迪拜的特色,走在街道上隨處都可以看見布加迪威龍、法拉利、勞斯萊斯……但此時絕對是一場汽車的饕餮盛宴:各大豪車車主都會受邀參加環城大游行(Dubai Grand Parade)!名車一路,即便是開道的警車也不容小覷:蘭博基尼、奔馳G63、賓利,光看這些就夠了。
外妖嬈。
【古典民謠——傳統的中東集市】
1850年建成的香料市場里,各家小店井然地將貨品擺出,
兜售著香料、編織地毯、銀器錫器……
或許只有在這些老店鋪里才能找回些許原始中東風味。
香料市場(Old Souk or Spice Souk)位于迪拜灣的北岸,夾在Al-Ras街和Baniyas街中間,或許只有在這個1850年就建成的老集市里還能找回些許原始中東風味。說是集市,這里更像是小商品市場,用柱子支起的棚架搭起了鐵皮的屋頂,遮光擋陽,夾道兩側的小店井然的將貨品擺出。雖說是香料市場,但這里更多的是各種旅游紀念品、生活日用品、明信片、海龜標本、編織地毯、銀器錫器、阿拉伯服飾等等,既滿足了游客獵奇的喜好,也方便本地人日常購物。
集市的入口隱藏在停車場的后面,往來的車輛好不熱鬧,即有游覽大巴、私家小車、也有裝卸貨物的面包車、小板車。這里雖有協管員,但是他們早已忙得暈頭轉向,車輛肆意無章地隨處停放,造成了交通擁堵。還沒有進到市場內部,便能聞到濃郁的香料氣息,順著混雜的香氣拐入左側的入口,入眼便是大S(徐熙媛)熟悉的面孔,天梭手表為了招攬中國游客來了一劑強力針。街對面的地方小商販也毫不示弱,雖不是國際知名品牌,但門口用漢字寫著:“人民幣可用”和“伊朗特級藏紅花”顯然更有誘惑力,“你好,來看看,Unionpay”也有不少店主跑到走道上來,用蹩腳的漢語向每一個黃皮膚的人拋來橄欖枝。店主都是久經商海的精明人,知道中國人兜里裝著錢,不善于拒絕,所以時常會熱情的招待你:給你全身套上阿拉伯傳統長袍,從頭到腳都包起來;擺出各類奶酪讓你一一品嘗……總之在充分的把握了中國人的個性后,店主就開出高價,就等著你去還價。來來去去好幾輪,做出忍痛讓步的表情,再說上幾句“Chinese, Friends”,比手畫腳按著計算器示意來個好價錢,總要讓你享受一輪討價還價、占盡便宜的的樂趣。但不管你是被什么吸引住了,都得要有個好定力,把持住內心的底價,要不貨比三家后再做決定。
緊鄰的黃金市場(Golden Souk)就更是讓人震驚。這里黃金自由買賣,價格低廉,市場繁華非凡。整個市場大約有300余家黃金珠寶店,玻璃展窗里擺放的樣式是無法想象的夸張。中東地區的婦女對金飾有著特殊的喜愛,尤其是在婚禮上,新娘全身上下穿戴的金銀珠寶是夫家財力的象征。這里的金飾品已經不僅僅只是常見的手鐲手鏈了,而是從頭到腳,頭戴身穿各個部位全幅武裝,有超越金縷玉衣的趨勢。這邊身著黑袍帶著頭巾的阿拉伯女子格外的多,有的和女伴一起,有的和丈夫一起來選購。阿拉伯男子沒有帶金銀的習慣,所以大部分金飾品都是為女性制作的。黑色的禁欲和物欲的張揚,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下午接近黃昏的時候是游訪黃金市場的最佳時間,此時暑氣減消,所有的商鋪都會營業到晚上,不用擔心會錯過。這里商鋪的競爭也異常的激烈,想出了各種奇招招攬生意。請一個印巴伙計,穿著體面地站在門口賠笑開門,那都再正常不過了;有些商家就更奇特了,他會不由分說的給你提供幫忙,譬如教你如何在自動販賣機上買礦泉水,幫你指路,幫你跟當地人溝通之類的,當你對他產生了親切感,就無法拒絕地被他拉近小店鋪里了……
你只要備足了金錢,不管是美元、人民幣或是歐元、日元,迪拜就是天堂。這里和別的國家不一樣,貨幣的兌換、各種交易都異常方便。在歐洲,要兌換當地幣,還需要特意跑到銀行或是機場,排個隊,拿出護照做好登記,等上十來分鐘,才能從銀行柜員那里兌換成功。
而在迪拜,完全沒有這些手續可走。就在黃金市場入口不到五十米的地方,一家不足20平米的貨幣兌換“超市”忙碌異常。各種貨幣的兌換比率用個黑牌子掛在店門口,店里有四個窗口用玻璃隔著,也不知道是否防彈。柜臺后面站著的也不是穿著筆挺,面容姣好的美女柜員,而是三五個粗黑伙計,毫無表情地熟練地數著大把大的鈔票,一疊疊迪拉姆(迪拜貨幣)壘成小山高,就啷當地放在柜臺上。兌換過程也極其快速,你只要拿著人民幣,不用說一句話,伙計就會在五分鐘之內給你兌換完成,還很貼心的給你每一種面額的都來一張。只待打出一張明細單子,你就可以揣錢走人了。這里就像是超市一樣,迪拉姆就是你要買的貨物,手里的各種幣種就是錢,打出來的明細就是小票。
【中國風——國人的金錢夢】
最近人們常說:有錢就是任性。迪拜就是個任性的地方,
但在這個任性的都市里,還有一群中國人懷揣著夢想在打拼,
不知疲倦地工作,忍受著炎熱。
國人的消費能力舉世共睹,更何況在迪拜這個免稅天堂里。看個噴泉就能碰見帥小伙,問你:“中國人?”;上個樓梯也能碰見一家三口拎著大包小包,手上還拽著小水壺,跟打戰一樣馬不停蹄;七星帆船酒店里也不缺少中國人,要不是一對幸福的情侶在海底餐廳里享受午餐,要不就是在頂級套房里一家老小忙著入住。
為了滿足中國人的語言需求,大量中國姑娘小伙來此從業:商場導購、門票售賣員、酒店服務生……他們大多從二三線城市的大學畢業,二十出頭,英語不錯。迪拜僅有5%的當地居民,95%是外來人口。在外來人口中,歐美的西方人大多是酒店商場的高管;東南亞、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男人則多是底層勞工,為迪拜的基礎建設揮汗如雨;中國人在此除了從事服務業,還有不少生意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賺一大筆錢,然后回家。
方茜,一個皮膚白皙,身材嬌小的宜賓妹子,在迪拜滑雪場里擔任中文協助。迪拜的公司與她所在的四川師范大學簽有協議,每年都會招聘應屆的畢業生,英語是基本的應聘要求。和她一起來的同學大概有20來個,有在滑雪場內和她一起共事的,也有的分配到了別的商場。這些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和國內的青年差別不大,工作空閑之余約著好姐妹看看電影、到酒吧放松放松,更有甚者還能一起去國外旅游,結交各國友人。她在朋友圈里分享的照片總能羨煞不少人,本就精致水靈的她,在各種高大上的背景承托下妝容愈發精致嬌艷。即便如此,她也沒有在迪拜常駐的計劃。她需要的是這里的工作經驗,好讓她以后能在國內方便地找到外企的工作。
迪拜灣(Dubai Creek)延生縱向,深入內部。峽灣北岸散布的是低矮的樓房,不似其他地方的現代摩登,還能看到阿拉伯的單桅三角帆船。當年裝滿珍珠的貨船就是從這里起航,散落各地,而如今這里的港灣日漸退出了主演地位,早已不能與迪拜碼頭(Dubai Marina)相提并論。往來的船只依舊不少,碼頭工人依舊繁忙地裝卸著貨物:日用消費品,洗發液、食品罐頭、零用配件、塑料用品等等。卸下來的貨物很快就會有人來認領,將它們運往各自的貨架上去。
王蒙開著一輛小面包車來此裝貨,碰見一群黃皮膚黑眼睛說著中國話的同胞很是開心。他來自安徽的一個縣城,來迪拜已經有七年了,干過很多類型的工作,現在為公司跑運輸。他的公司在中國城內有幾家小商店,售賣一些日常用品和國內的調味品,顧客就是居住在附近的中國兄弟們。中國社區如此強大、自成一體,以至于都不太需要和外國人打交道,直到現在他的英語也僅供簡單的日常交流。他孤身一人在此經商,妻兒老小一大家子都還呆在老家。迪拜,不是他的長久之地。他說,再過些時日也要收工回家去,靠著這幾年攢的小本錢,足夠在家鄉做生意了。
在迪拜打拼的人都還懷揣著自己的理想和愿景,他們不知疲倦地去工作,忍受著炎熱,吞吐著寂寥。最近人們常說:有錢就是任性。那迪拜就是個任性的地方,但在這個任性的都市里,還有一群人為支撐別人的金錢夢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