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辣椒在南陽已有3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該市主要的出口創匯產品,過去以春栽為主。近兩年來當地農民摸索出一套麥茬小辣椒的高產高效栽培經驗。麥茬小辣椒產量雖稍低于春茬,但花皮椒減少了,增加了復種指數,適于大面積種植,經濟效益非常可觀。為了配合鄧州市辣椒生產,滿足廣大農民對技術的需要,現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品種選擇
麥茬小辣椒應選用株形緊湊,早熟性好,椒形標準,辣度高的干制品種。如:三鷹椒、南洋紅等。
二、適時育苗
育苗時間要比春茬小辣椒晚20天左右,一般在4月上旬,建好苗床后,先澆水,待水滲下后,將干種子均勻撒播于苗床內,每667平方米用種300克左右,單位面積播種量不易過大,否則苗子過細、過弱,不利于栽后返苗。然后覆細沙土1厘米左右,支好弓架,上蓋薄膜。苗期適時澆水拔草,后期留意放風,隨著氣溫升高逐漸揭開薄膜。
三、合理輪作,土壤消毒
在老椒區地域,必須實行稻—稻—椒水旱輪作,以減少土壤中殘留病原物,降低病害發生。土壤消毒最好在前作晚稻黃熟期用硫黃37.5~45.0千克/公頃均勻撒施,晚稻收獲后再用生石灰750千克/公頃加碳銨225~375千克/公頃撒施后犁田進行土壤消毒。犁耙田時將基肥均勻撒施于田面上,耙平后起畦蓋地膜再加蓋稻草,然后打穴移苗種植。
四、培育壯苗
選用抗病、耐肥、豐產性能較好的品種,如中椒5、中椒105等圓椒品種,粵豐2號、粵椒1號等尖椒品種。辣椒適宜的生長溫度是15℃~30℃,過早播種,氣溫過高,不利于辣椒的生產和坐果。過遲播種,在寒潮來臨前無法搭好苗架,產量低。根據南陽地區實際情況,在中秋節前15天播種最為適宜(最遲不應過霜降播種),產品上市時間在元旦至春節期間。采用塑料軟盤育壯苗,苗床最好選用塘底泥作為苗床泥,種子經過消毒處理和土壤消毒。當幼苗長出2~6片葉時用土壤活化細菌劑30倍液噴施1次,移植前5天噴施一次光合細菌劑。
五、合理定植
幼苗6片葉即可移植到大田,移植過遲必須苗帶土,移植時盡可能避免椒苗根系傷害。移植前6~8天適當控水控肥,使椒苗長勢壯,防止地膜下的高溫氣流從種植孔溢出燒傷幼苗。圓椒40厘米×(25~27)厘米的行株距雙行種植,植6萬株/公頃左右;尖椒40厘米×30厘米的行株距種雙行,植4.8~5.1萬株/公頃。
六、肥水管理
辣椒需磷、鉀肥較多,生長前期一般不需要追肥。為了更好地促進椒果膨大和預防早衰,分別在第2批、第4批幼果有拇指大時各追肥一次,施優質復合肥300千克/公頃;以后根據椒苗長勢情況進行施肥。
七、病蟲害防治
辣椒病害主要有疫病、莖基腐病、白絹病、枯萎病、白粉病等,蟲害主要有小地老虎、蚜蟲等。疫病防治,可用72.2%普力克800倍液,或72%克露700~800倍液,或64%殺毒礬500倍液+85%乙磷鋁500倍液,每5~7天用1次,連用2~3次。莖基腐病在發病初期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防治。白絹病發病初期用5%石灰水,或50%代森銨800~1000倍液澆根防治。防治枯萎病,可用綠亨1號3000倍液,或綠亨2號600倍液,或綠亨8號1500~2000倍液噴霧或灌根。白粉病發病初期可選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0%防霉寶水溶性粉劑1000倍液等防治。防治小地老虎于1~3齡幼蟲期用2.5%溴氰菊酯,或90%敵百蟲8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3000倍液,或50%抗蚜威3000倍液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