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百合科蔥屬兩年生草木植物,半寒性,喜冷涼的氣候條件。大蒜適應性強,用途廣,產量高,商品性好,營養豐富,經濟價值高,667平方米產值達2000~3000元,大蒜收獲后可復種白菜或飼料作物,能充分利用當地的土地、光、熱等資源,增加附加值。通過幾年來的具體實踐,筆者總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栽培技術,僅供參考。
一、栽培技術
1.土壤選擇與茬口安排大蒜根系吸收能力弱,適宜種植于富含有機質、平整、疏松、肥沃、灌水方便的地塊,春季反堿的土壤種蒜。大蒜忌連作,也不宜與韭菜、洋蔥、大蔥等作物前茬連作,應相隔2~3年輪作倒茬。豆類、瓜類、薯類、白菜類皆可作其理想的前茬。
2.合理施肥種大蒜的地塊應精耕細作,施足底肥,輕施追肥。前茬作物收獲后,秋耕冬灌,耕深20~30厘米。整地前,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5方、磷酸二銨50千克,硫酸鉀20千克。肥料與耕層土充分混勻。
3.適時播種播種前先選擇品種純正、無病蟲害、蒜頭肥大圓整、外觀色澤一致、瓣數相近、大小均勻一致的蒜頭作為種蒜。播種時,每667平方米帶種肥磷酸二銨7~10千克,撒入溝內,覆土填壓。
4.合理密植每667平方米適宜密度為3萬~4萬株,株距8~11厘米、行距15厘米,用種量每667平方米不超過3萬瓣。
二、田間管理
1.發芽期管理播后10~20天即可出苗,此期一般要求土壤濕潤,促進生根發芽。
2.幼苗期管理當幼苗長到2~3片葉時,第一次中耕除草,應深中耕,4~5天后再淺中耕一次。4~5葉期,退母結束,結合澆水施肥,加速幼苗生長。此期每667平方米可葉面噴施1%~2%磷酸二氫鉀和追施尿素5~10千克。
3.蒜頭膨大期管理適期采收蒜薹對蒜頭的膨大有很大作用,采薹時應盡量保護功能葉。采薹后澆催頭水,補充土壤水分,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千克,根外噴施2%的磷酸二氫鉀50~60千克,隔7天再噴一次。收獲前10天停止澆水和使用尿素,以提高大蒜的商品性及貯藏時間。
4.病蟲害防治大蒜病害主要有葉枯病、銹病、紫斑病、霜霉病,危害最重的是葉枯病,以預防為主。在大蒜的幼苗期每667平方米用50%多菌靈100克兌水50~60千克噴霧,每隔7天噴一次,連續防治3次,確保大蒜植株清秀健壯。
三、適時收獲、貯藏
蒜薹采收后20~25天,蒜葉枯黃后及時采收。收獲應選晴天連植株拔起晾曬3~4天,待外皮干后即可貯藏。貯藏時選擇通風干燥的室內或地勢高燥的室外搭棚。在大蒜的貯藏中,切忌大蒜受凍、受熱、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