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把財政的性質和職能定位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財政工作不僅要做好預算、資產和投融資等本職業務,還要擔當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突破口和其他領域改革的穩定器,要服務于整個全局。義烏市的財政改革和制度建設根據義烏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全盤部署,在全市各部門的支持下,堅持主動服務、推進公開、民主參與、理財規范,為義烏市現代治理型政府建設和全市各部門的工作有序開展提供支撐。
主動服務
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提高國有經濟的運行質量和效率,建立以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機制,是義烏完善國有資產運行的重要路徑。義烏市早在2010年就著手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并形成了較具影響力的“義烏模式”;而近年來主動開展的國有資本運營改革,也使得義烏市的政府投資、國有資產和企業運營之間形成了新的有效機制。
一是建立公共資產管理中心,作為國有資產日常管理的執行機構,以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作為基礎,積極推行“同意產權,集中管理,授權使用”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了“財政局——公共資產管理中心——資產占有使用單位”三層次管理模式。公共資產管理中心是義烏市公共資產的資本載體,并主導公共資本的配置、形態和布局,成為行政事業單位與財政局之間的“國有資本運營機構”。
二是堅持現代產權制度理念,建立產權管理平臺,實行統一產權登記。目前,義烏市行政事業單位97%以上的房產和土地由市公共資產管理中心統一申請辦理了房產證、土地證的初始登記或變更登記,保證了國有資產的產權清晰和資產價值,并根據現代產權制度的建設需要和現行法律開展一系列的產權運營活動,使國有資產及其產權產生多層次權力分享的同時,促進流轉和運行順暢。
三是構筑信息管理和處置平臺,提升國有資產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水平。目前,資產“身份”信息量已覆蓋437家單位的48億賬面資產,并動態掌握了資產的屬性和狀態,為統一管理和處置打下了基礎。2012年,義烏市共公開拍租閑置房產成交租金4085萬元,同比增長16%,就是依據信息系統的統計和狀態分析,結合行政事業單位的關于資產狀況的回復所做出資產的重新配置和處置行為。在資產處置的同時,義烏市還積極優化資產在部門間的配置情況,構建“公物倉”,實現資產的統一配置。在工作中,對于新成立的部門或是新增的需求,按照“先調后購”原則,建立閑置資產的調劑制度,盤活存量資產,降低政府的支出壓力,保障各行政事業單位的有效運轉。
四是完善國有資本運營機制,提升運營水平。義務財政局主動創新政府性投資項目支持機制,通過在建工程注入、現金注入、土地取得成本作價注入等方式,加大對國有企業承建的政府性投資項目資本金支持。通過資產注入、項目回購或購買服務、配套營利性項目、特許經營權注入等方式加大對國有資本投資項目運營還貸支持。積極開展土地儲備融資,緩解財政資金困難。
政務公開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明確指出,“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并強調要“完善黨務、政務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推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義務財政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主動作為,將預算公開作為政務信息公開的“突破口”和抓手,既率先建立預算公開制度,形成政務公開的導向;又利用預算管理機制,推進預算部門的主要信息公開,打開政務信息公開的良好局面。
義烏市的預算公開的特點是拿得出、亮得全、看得懂、曬得明。拿得出是指義烏市不僅將總預算根據法律和市委、市政府的決定向社會公開,而且推進部門預算上人代會審議數量,自2011年開始啟動這項改革,并不斷總結經驗、拓展范圍,2014年義烏市上人代會審議的部門預算單位數量增加至20家,其中部門單位15家,鎮街單位5家。亮得全是指義烏市通過“三個子”的改革,將所有財政性資金納入預算管理,全貌反映政府收支計劃,各項事業投入的財政資金來源、規模特點、投入比重和支出結構更加清晰明了,政府公共支出的重點和方向一目了然,預算透明度顯著增強。看得懂則著力于細化、完善人代會審議草案。一方面在文字表述上盡可能通俗,在數據方面盡可能通過圖表直觀、簡潔反映,對一些專業詞匯附解釋說明;另一方面對代表、社會公眾較為關心的教育、三農、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等涉及民生支出,以及在積極財政政策下政府投資基本建設等重點支出進行重點說明。曬得明則是利用人大決策機制和現代信息技術完善預算信息共享機制,全面接受人大代表和社會公眾監督。
在預算公開機制建立和不斷完善的基礎上,義烏市通過預算手段,要求各部門使用預算資金的主要信息公開,并逐步建立以財政資金申請、執行和流轉為主線的政務信息公開機制,增進了社會公眾對政府履職的理解和溝通,有利于形成政民互信、提升政務誠信,也有鯉魚實施更全面有效的監督。
民主參與
財政是庶政之母,而庶政與我們改革中所倡導的“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思想是統一的。
參與式預算在溫嶺市率先起步,而義烏則在吸收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既拓展參與程度,又提升決策效率,使參與式預算在全市鎮街全面鋪開。2012年,義烏版的參與式預算在稠城和佛堂兩個鎮街先行試點,從編制2014年預算開始,全市各鎮街全面推行參與式預算,通過民意代表和人大代表參與預算的編制、審核,并監督預算執行全過程,推進了預算的民主進程,增強了預算的公共性與公眾需求之間的統一性。
理財規范
非稅收入由于其征收和管理的特殊性,在我國許多地區往往成為政府各部門權利糾葛的重要節點,也是部門權力利益化的內在驅動力。作為縣域經濟“排頭兵”的義烏財政,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義烏的非稅收入管理體系改革包括兩個部分,意識綜合預算管理制度和“三個子”的預算體制改革,更為重要的是以規范、效率和便民為導向的非稅收入代收體系。具體做法如下:
在代收銀行統一開設“義烏市政府非稅收入匯繳專戶”,用于及時集中、全面匯繳政府非稅收入,保證全市執收單位的各項非稅收入及時、足額、直接上繳財政專戶。充分發揮代收銀行“以收代管”的源頭監管作用,構建“單位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的收繳模式,實現收繳分離和源頭監管,保證資金安全。
其次是效率。義烏財政統一與代收銀行簽訂協議,制定詳盡操作辦法,統一規范代收操作、票據憑證的使用和傳遞;建立每日對賬、每月資金分解制度,財政部門每日復核銀行代收資金,按月分解代收資金;定期資金劃撥,財政部門按期將礙手資金分別劃轉至金庫或商業銀行的財政資金賬戶。
第三是便民。在報請義烏市政府批準后,代收銀行的主要選擇標準是:營業網點分布城鄉,面廣量大,原則上全市城鄉營業網點需達十個以上或入駐行政服務中心;網絡上與財政計算機中心聯網并可以使用義烏市政府廢水收入征收管理系統;所有網點均能辦理政府非稅收入代收業務。目前代收銀行共達九家。
通過代收機構的介入和規范管理制度,使全國許多地方政府倍感為難的非稅收入管理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正確的權力觀、責任觀和利益觀,以及全市各部門的積極配合是義務去的管理突破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