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算會審中常常發現,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省市,都有一些行政單位多年來同時使用行政和事業兩種會計制度。通常的情況是,部門辦公廳(室)使用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核算機關本身的經費收支,財務司(處)使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核算其管理的財政撥款項目經費和附屬單位繳款等非財政性資金。對年末非財政性資金結余,財務司(處)還按照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進行結余分配,建立起規模不小的事業基金和專用基金。有些財務司(處)還自行購置一批固定資產,如汽車、筆記本電腦、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等等;有的財務司(處)年末還專門編報一套決算報表,與單位行政經費決算并行上報。
李小釘等人認為,一個行政單位同時使用行政和事業兩種會計制度,很不規范。
一是不符合相關財務制度規定?,F行《行政單位財務規則》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都明確規定:本規則、本制度適用于各級各類國家機關、政黨組織(統稱為行政單位)的財務活動。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是性質不同的兩類單位,應依據其性質,執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或《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不能同時執行兩種會計制度。行政單位中的財務司(處)本是單位的內設機構,不應另設會計賬和資產賬,獨立于單位統一財務之外,也不能違規通過結余分配建立事業基金和專用基金。
二是容易造成財政撥款項目經費被擠占挪用。有些單位每當預算安排的基本支出經費緊張,會議費、差旅費、商品和服務支出等公用經費不足、人員經費或醫療費出現缺口時,行政財務就會找到財務司(處),從項目經費或滾存的事業基金、專用基金結余中調劑使用。財務司(處)管理的經費像唐僧肉,哪里需要就切一塊。一般來說,行政財務管理的經費遠不如財務司(處)管理的經費,行政單位花錢腳踩兩只船,很容易擠占財政經費。
三是財務司(處)自行購置的固定資產游離于單位資產管理之外,易造成資產公物私用、資產流失,管理失控。
四是財務司(處)滾存結余的事業基金和專用基金,不僅使用范圍缺少制度規范,監管也是個問題。況且,行政單位的財務司(處)設立事業基金和專用基金,本身就不符合《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規定。
為規范行政單位執行會計制度和統一財務管理問題,李小釘等人沒少下功夫。年年決算培訓都專門強調這個問題,明確規定財務司(處)不能編制單戶決算報表,必須合并匯入單位統一決算報表中;行政單位財務司(處)年末經費結余不能進行結余分配,不能設立事業基金和專用基金;固定資產應由單位資產管理部門統一建賬統一管理等。決算會審時還專門對此進行審核。但數年過去,仍有相當一批單位未予糾正。
2012年前后,財政部門為修訂《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廣泛征求意見時,根據一些行政單位的反映,李小釘等人曾建議是否應在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中增加“附屬單位上繳收入”和“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等會計科目,以滿足行政單位財務司(處)會計核算的需要,但未被采納。也就是說,從會計制度科目設置上講,沒有賦予行政單位的財務司(處)集中所屬事業單位資金和調劑分配所集中資金的權力。
要解決行政單位腳踩兩只船的問題,首先,財政部門應進一步規范預算管理,科學合理安排行政單位基本支出,保證其標準內人員經費和基本業務需求;加強財政監督檢查,不允許行政單位以基本支出擠占挪用項目經費;還要盡快明確對行政單位財務司(處)歷年滾存的事業基金和專用基金處置辦法,將其全部收歸行政賬戶作為結余資金管理;對財務司(處)自行購置的各種資產要全部納入單位資產賬統一管理。其次,各行政單位應嚴格按照《行政單位財務規則》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規定,規范單位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