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前績效評估工作中,第三方充當著什么角色?作為中介機構又是如何給自己定位的?本刊記者采訪到北京金凱偉業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愛武,請她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對質量負責
《新理財》:北京金凱偉業咨詢有限公司從什么時候開始接觸財政資金的事前評估工作的?這些年一共做了多少個評估項目?除了評估項目外,在事前評估方面還做了哪些工作?
汪愛武:2010年,北京市財政局首次嘗試開展項目事前評估工作,金凱偉業受托承擔事前評估試點工作,和財政局共同先行對事前評估工作方法及流程進行了摸索和總結。第一年做了8個項目,這些年我們一共做了46個事前評估項目。隨著事前評估工作的逐步開展與推進,我公司受財政局委托,還開展了事前評估方法研究、事前績效評估試點創新、事前評估實施細則及專家工作指南制定等工作。
《新理財》:作為中介機構參與在事前評估工作,是如何給自己定位的?中介機構做好事前評估工作需要具備哪些方面的條件?
汪愛武:在事前評估工作中,我們是中立的第三方,受財政的委托,秉持獨立、客觀、公正的態度,完成評估工作,出具評估結論,并對其質量負責。
事前評估工作涉及面廣 ,專業性強,對結論的要求高,既要客觀公正、科學合理,又要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真正做好事前評估工作,其實不容易。首先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只有如此,才能在完成業務過程中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
其次,要有一支專業隊伍。相關人員要諳熟預算、績效管理、項目管理等政策法規,保障工作的方向和標準;要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確保與被評估單位和專家等之間的有效溝通;還要具備較好的分析和文字表達能力,能夠深入了解項目情況并把多方意見歸納整理為評估報告。
第三,要有充足的專家資源。事前評估的項目千差萬別,每個項目都有自己的專業問題,必須依靠該領域的專家解決。所以,專家的水平對評估結果的質量取著決定性作用。
實際困難
《新理財》:最開始接觸財政事前評估工作時候,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
汪愛武:我們最開始接觸事前評估工作的時候,是北京市財政局的第一年試點,當時只有我們一家機構和市財政局預算處一起探索,大的方向和目標是很明確的,是為了更好地論證項目該不該做,怎樣做好,以提高立項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具體評什么、怎么評、下什么樣的結論,評估用什么方法,最后形成什么樣的報告,等等,都是需要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摸索的,這是最開始遇到的問題,覺得心里不太有底。
其實在做的過程中,才發現,這并不是主要問題,這個問題我們邊做邊和市財政局預算處的領導一起研究,完全能夠解決,而且解決得比較好,程序方法等很多東西一直沿用到現在。
更難的是項目單位提供的項目資料支撐不夠。原本我們的角色是評估方,針對項目單位提供的資料,出具評估意見就可以了。但在實際工作中,項目單位對事前評估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習慣于“切塊”的預算管理方式,占盤子現象還是比較嚴重,在預算申報階段對項目考慮得還不是很周全,準備的材料比較少,很多項目是只有一個比較粗的思路,沒有相關的基本情況信息,也未進行必要的分析論證,支撐不足。我們只有通過反復與項目單位溝通,站在他們角度,幫著他們一起梳理項目情況,提出如何補充完善項目資料的意見和建議。
另外,還有個比較大的困難就是時間緊張。一般從布置事前評估工作到結束,時間安排得比較緊。這項工作涉及到項目單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財政部門以及專家等多方面,協調起來需要時間。要準確得出評估結論,必須調研、收集內外部資料、咨詢專家并組織召開評估會。這些工作都很重要。目前我們只能是安排有經驗的骨干力量,做好計劃,加班加點,保證在有限時間內更好地完成工作。
《新理財》:事前評估在論證過程中,對于項目單位所提供的數據真實性問題,是否成為影響專家組做出判斷的重要原因,對于數據真實性的問題,您是怎么看的?
汪愛武:事前評估過程中,項目單位除了要提供項目績效目標、實施方案、項目預算等申報材料外,還需要提供單位的職責和規劃等項目背景資料以及支撐項目方案(含預算)的基礎數據和論證材料。這些材料里面,真實性可能存在風險的,是支撐項目方案和預算的基礎數據。如果數據真的存在問題,會對專家組做出準確的判斷有些影響。但我們會采取相應措施,盡量減少和避免這種影響。
首先我們在首次入戶時就明確提出,項目單位要對提供數據和資料的真實性負責。這一點,我們在評估過程也會和項目單位反復強調。
其次,我們中介機構在評估過程中,會針對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采取必要的程序進行復核。項目單位提供的資料及數據只是論證依據的一部分,我們會通過咨詢專家、訪談、座談、調查、專家質詢等其他途徑來核實項目單位提供資料及數據的真實性,同時收集外部的資料和數據進行補充。
第三,需要對項目單位提供的數據有選擇的使用。一是因為很多數據是有前提和限定條件的,二是目前不同來源的數據差異性比較大,比如蔬菜、畜牧等方面的數據,統計局數據與農業部門系統的數據就有差異。我們需要搞清楚數據的限定條件和差異,有選擇的使用。
事前評估不僅是評
《新理財》:如何看待事前績效評估在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系統中的定位?與績效評價相比,事前績效評估工作的作用是否更大?
汪愛武:預算績效管理是由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跟蹤監控管理、績效評價實施管理、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和應用管理等四個子系統組成的有機整體,要實現預算績效管理的目標,缺一不可。事前績效評估實際上就是在預算編制階段解決績效目標問題,為什么要定這樣的績效目標、績效目標是否明確合理、是否能夠實現等是事前績效評估的重點。事前績效評估不僅僅是評,在評的同時,也幫助項目單位完善績效目標及其實現方案。因此,事前績效評估屬于預算績效管理系統--績效目標管理子系統中的績效目標審核內容,位于預算績效管理中的前端,是進一步開展績效監控和評價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與事后評價相比,他們是在預算績效管理的不同環節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難以說誰更重要。他們都很重要,都是預算績效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前績效評估解決的是要科學合理制定目標、預算、方案及計劃等問題,發揮了前期把關的作用,工作效果會顯得更直接。而事后績效評價解決的是目標是否有效實現、方案及預算是否有效執行等問題,發揮了事后監督和評價的作用。沒有事前,只有事后,“亡羊補牢”會為時已晚;但只有事前,沒有事后,執行不到位的風險和危害也會更大。
《新理財》:作為第三方評價機構,如何溝通好與項目單位之間的關系,并且如何克服這些阻力?
汪愛武:對北京市很多部門來說,事前評估是一件新的事情,項目單位剛接觸事前評估時,表示不理解、配合不到位也是必然的,需要一個逐步消化和接受的過程。財政局在推進事前評估的過程中,也要求評估機構向項目單位宣傳績效管理的理念,協助提高單位績效管理水平。
我們在與項目單位溝通的過程中,也理解他們的難處,因為有很多基礎性工作必須提前做細做實。所以,首先就要找到和他們的共同立場,我們的工作都是為了把項目內容設計好、實施方案做實、管理措施到位、樹立績效理念,花好納稅人的錢、發揮更高的效益。其次,從不同的角度宣傳事前評估的意義,提高項目單位的認識;再次,盡可能協助項目單位完成準備工作,包括輔導準備,細化明確可行的要求,協助完善資料和信息,做好項目單位與專家組中間的溝通協調等。通過這些工作,一般來說,項目單位盡管有畏難情緒,但還是能夠全力配合事前評估工作。
《新理財》:對如何做好事前績效評估工作還有哪些設想,對未來發展有何規劃?
汪愛武:事前評估項目一直以來都是金凱偉業業務中的重點。今后我們將一如既往的把事前評估項目作為核心業務予以重視,而且要持續改進,不斷總結和創新,不斷積累,力爭把事前評估工作做得更加專業和有效。一是加強對這幾年事前評估工作的總結,對事前評估方法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進一步提高評估工作專業性和效率;二是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公司要系統的、有針對性的開展內外部培訓工作,提高員工的業務能力和專業化水平;三是加強專家儲備,從多渠道多領域吸收積累專家,繼續擴充我們的專家資源,以保證事前評估工作質量。
我們雖然力量微薄,作用有限,但我們一直在努力。希望通過我們的工作,為財政資金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幫助和支持,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更好的為社會公眾服務,從而實現我們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