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稅制改革推進,作為新生經濟事物的稅收籌劃開始進入人們視野。中小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如何以較小的投資成本換取較大的經濟利益,是企業長遠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而稅收作為一項重要的成本項目,成為企業必須考慮的部分。當前影響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的因素有很多,有企業自身的因素也有企業外部的因素。因此,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也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稅收籌劃風險
伴隨著我國稅收征管體制的不斷改革及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完善,通過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來減少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出,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中小企業納稅人的認可和重視?;诔杀拘б娴脑瓌t,納稅人通常希望以較小的成本獲得較大的收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在現實的經濟活動中,合理設計的籌劃方案對企業作用顯而易見,但基于不確定性影響因素的考慮,其產生的風險也不可忽略。
稅收籌劃的風險來源于稅收籌劃過程中納稅人自身以及不確定因素的存在,為了更好的認識、制定、管理稅收籌劃方案,提高企業的收益,必須對稅收籌劃風險的特征有必要的了解,中小企業籌劃方案的風險具有一般納稅人稅收籌劃方案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性。表現在中小企業稅收籌劃具有更為明顯的主觀相關性、對國家政策的變動反應更為敏感、經營活動發生變化導致其風險性增加。
從理論和實際來看,在中小企業中,人員配備、素質都與大型企業有較大的差距,基于這點,其稅收籌劃的風險性較大;稅收策略的選擇、決策與企業主管人員的主觀性聯系較強,特別是在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更加明顯。
因此,從稅收籌劃方案的制定實施到潛在風險的顯現,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對于客觀條件,一般是無法改變的,只能是遵循其發展的規律,充分加以利用;而主觀條件,也就是稅收籌劃人員的素質等方面是可以調控的。而這種稅收的主觀相關性,在中小企業的稅收籌劃方案制定中,體現的會更加明顯。
同時,在中小企業中,有的籌劃方案是本企業內財務人員制定,有的是外部中介機構制定的,外部機構的稅收籌劃方案具有收費性質。稅收政策不變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稅收不會有太大影響,而稅收政策變動之后,沒有能力制定稅收籌劃方案的企業,聘請稅收籌劃機構增加了企業的負擔,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小的壓力和風險。
此外,中小企業的經營活動對于收益性較強的經濟行為往往是比較熱衷,實時調整的經濟活動,會使得原本的稅收籌劃方案時效性減弱,若是稅收籌劃方案靈活性不夠,或是沒有相關稅收籌劃方案及時變化與其相匹配,其風險性會加大。
如何防范風險?
中小企業是與所處行業的大企業相比人員規模、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都比較小的經濟單位。不同國家、不同經濟發展的階段、不同行業對其界定的標準不盡相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動態變化。各國一般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對中小企業進行定義,質的指標主要包括企業的組織形式、融資方式及所處行業地位等,量的指標則主要包括雇員人數、實收資本、資產總值等。量的指標較質的指標更為直觀,數據選取容易,大多數國家都以量的標準進行劃分。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充分認識中小企業稅收籌劃風險的特征,做好防范稅收籌劃風險工作,對風險進行及時規避、轉移、降低、保留,實時對稅收方案進行靈活變化運用,這些都對進行成功稅收籌劃重要的積極意義。
筆者認為,防范中小企業稅收籌劃風險,首先需要完善內控制度,規范會計核算等基礎性工作。在中小企業中,內部控制體制不十分健全,導致企業稅收籌劃方案制定時,由于內部經濟環境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加劇了籌劃方案的風險性。
從戰略風險管理的角度,降低風險可以從風險的規避、轉移、降低、保留幾個方面來著手,在這其中重點是在風險控制和風險轉移。相比較而言,事中、事后風險控制往往只能是“亡羊補牢”,實際經濟活動中,大多數納稅籌劃側重于事前風險防范;風險轉移一般是通過協議邀約的形式將風險轉嫁給參與風險計劃的另一方主體。
從中小企業現狀來看,可以委托聘請中介機構的專家負責納稅籌劃工作,中介機構從事代理業務事項時,一般會和納稅人簽訂協議,約定若代理出錯導致納稅人遭受罰款、繳納滯納金等損失,由中介機構負責承擔相應的損失,這就意味著納稅人的納稅風險轉移到其身上,這既符合了風險轉移的原則,也適應了中小企業目前現狀的需求。
第二,合理利用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為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國家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提供了很多稅收優惠政策:比如,自2009年1月1日起,根據增值稅法的相關規定,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的征收率為3%。為更好適應經濟環境發展的需要,我國對中小企業納稅人的稅收相關法律制度會常常隨經濟情況變化,或是為配合產業政策需要不斷修正、完善。在經濟飛速發展時,其修正次數與其他法律規范相比較而言會更頻繁。
中小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應充分利用先進的現代計算機網絡和書籍報刊等多種媒體,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稅收政策信息搜集體系制度,收集和整理與企業經營活動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及其變動情況,及時掌握稅收政策變化對企業涉稅事件的影響,準確把握立法宗旨,適時調整稅收籌劃方案,增強靈活性,確保企業的稅收籌劃行為在稅收法律征管的范圍內實施。另外,不同的企業增值稅納稅人身份的認定,對稅收籌劃方案的制定也有較大的影響。
第三,增強納稅人的風險意識,正確認識稅收籌劃。在企業中,特別是中小企業,成功的稅收籌劃方案,需要各部門的密切聯系配合。企業的管理層,是企業能否良性發展的關鍵。一般情況下,企業管理層的越是重視發展某個部分,其效用發展的才更快更充分。在中小企業,對于稅收,管理層首先是要樹立“依法納稅”的觀念,這也是進行成功稅收籌劃的重要前提。當涉及稅收政策的方面時,管理層要敢于去嘗試,當然這并不是說要去“冒險”,而是組織相關的專業財務人員,或者是尋求相關財務機構的幫助,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設計出最適合企業發展的稅收籌劃方案。
第四,提高稅收籌劃人員素質,保證方案的質量。目前,我國的稅收籌劃人才隊伍尚未形成專業化,目前中小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主要來源于以下方面:一是由委托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來進行;二是由單位的財務等相關人員來負責。
第五,建立良好的稅企關系,增加“話語權”。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是客觀的,也是適應經濟發展的所需,對于暫時性的稅收征管政策,中小企業納稅人除了要及時了解外,對制定的稅收籌劃方案還要具有一定的彈性空間,靈活的應對稅收政策的變動,有條件的中型企業可以設立部門,通過各種媒體、網站途徑,獲取最新最全面的稅收優惠政策,減小稅收政策的變動對其造成重大的損失。
與此同時,由于各地具體的稅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稅收執法征管部門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稅收籌劃方案能否稱之為“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得到當地主管稅務部門的認可。實踐證明,如果不能主動適應主管稅務機關的管理特點,或者稅收籌劃方案沒能得到當地主管稅務部門的認可,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也會失去其應有的收益。
(作者供職于中勤萬信會計師事務所河南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