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苑這個整天與資金和數字打交道的地方,有一群長期忙碌在文字里的同志。寫材料是公認的苦差事,機關里更是流傳“寧可喝馬尿,不愿寫材料”的順口溜。但文字工作又是一個單位不可或缺的。辦公室文字工作同志用奉獻維持著財政機關運轉,用汗水澆灌著財苑之花,在幕后的崗位上用忠誠踐行著為民理財。夏智2006年從津市市市委辦考入常德市財政局辦公室,一直從事文字服務工作,通過“白加黑”“五加二”,靠著一股拼勁韌勁,逐步成長為單位的文字骨干力量,收獲了累累碩果,先后受到財政部、省財政廳、市有關部門的獎勵。
責任在心
材料是承載單位工作的載體。財政局全年常規性、必不可少的文字材料很多。從年初的人大會、全市財稅工作會、財政系統反腐敗工作會,再到9月份的預算編制會,年終的機關總結會,中間一般還要穿插:前三季度每個季度的收入結賬會、市委市政府經濟形勢分析會,市政府全會、市委務虛會、年底關賬會,還有每月的工作要點和工作完成情況通報,半年度和年度工作總結與思路,還包括每年上百件的建議提案辦理、幾百條的信息上報、平時和下半年集中進行的宣傳報道、全年2000多個的文件審核、大量的市級會議落實情況督查回復等等。再加上,財政部門是綜合經濟管理部門,要準備的座談、匯報等材料在政府部門中也是居前的。夏智到辦公室后,抓緊熟悉財政業務工作與各種文字材料,在干中學,學中干,參與各類材料撰寫工作,逐步成長為單位文字工作中堅力量。特別是2013年以來,在辦公室文字力量減少的情況下,他沒有叫苦畏難,沒有逃避推諉,幾乎天天加班,很少正常休過節假日,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較好地完成了各項材料任務。
材料任務經常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這個沒完、那個又來了。特別是那些計劃外的、臨時性的材料,時間緊,多數都是急活。每每如此,加班加點趕材料成為常事。2014年春節前夕,正是趕年終機關總結報告、草擬下年工作要點的緊張時刻,夏智又臨時接到一個任務,以財政數據為重點分析近兩年全市縣域經濟發展情況,他迅速調整工作重點,連續10多天,幾乎每天工作到凌晨1-2點,有時困了打個盹兒醒來又接著干,直到規定時間內交出了稿子,其中僅參與的機關總結報告部分就寫了13000多字。近年來,他參與撰寫的綜合材料超過200篇、100多萬字,用汗水與付出保障了單位文字服務工作正常運轉。
矢志追求
如果說材料任務像水一樣連綿不絕,那么材料要求也像水一樣永無止境。單位材料,咋一看來,就是寫幾百、幾千或者上萬個文字出來,但公文必須與具體工作緊密結合、有的放矢。所以寫材料,除了一定的文字基本功外,更重要的是“寫”之外的積累。近幾年來,夏智在學習業務、掌握情況、鉆研政策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機會提高財政理論和業務知識,并加強轉化運用,努力提高材料質量。
由于一個人的學識、認知、精力等所限,很難對各種材料樣樣精通、很難對各方面的情況處處熟悉。有些不熟悉的材料任務,心里沒底,肚里沒貨,只得四處找資料,想觀點、找例子、有時絞盡腦汁難著一字,急得抓耳撓腮扯頭發,看到時間一點點逼近,有時甚至心跳加速直冒汗。2011年10月,財政部李勇副部長要來常德調研農業保險工作,夏智根據安排,擬從市政府的角度起草一個匯報材料。由于當時農保工作也算一項比較新的工作,他平時沒有接觸過,對他而言寫這個材料無疑是項全新的挑戰。他周三接到任務,先反復熟悉農保工作開展情況、相關保險公司提供的素材等,然后就一些專業術語和不明白的地方,向相關同志請教,大致掌握情況后,周四整整一個通宵形成了一個初稿,然后根據領導修改意見,周五晚上又作了較大的修改和補充,直到周六上午才形成了一個比較成型的稿子。
寫材料,情況不熟是一大考驗,那種題目宏大的課題調研也是很大的挑戰。每當遇此考驗,總是靠長時間的加班,輾轉反側的煎熬,一個難關一個難關地磨過來。2010年7月,省財政廳下達了關于縣域經濟發展的調研課題任務,包含的內容比較廣,基本情況就涉及經濟規模和結構、財政收支、投資、貿易、交通郵電基礎條件、居民生活水平等多方面,時間跨度是從2001-2009年,而且由于是分析縣域經濟,武陵區不屬縣域經濟范圍,必須將武陵區的各項數據剔開進行分類統計。縣域經濟是個老課題,如果不講究數據的準確性和內容的時效性,東拼西湊,也能夠應付出一個稿子。但夏智想,如果上交的材料太粗糙,既過不了領導的審核關口,可能還會對上級的總體調查結果產生影響,于是硬著頭皮接了下來。為了整理數據,他搜齊了10本統計年鑒,把全市、8個區縣市的相關數據分別摘抄到一邊,然后將所有數據錄入表格,再按全市、縣域合計、每個區縣市進行分類、匯總計算,十分地煩瑣,整整一個星期的閉關寫作,天天工作到晚上11-12點,弄出了9張詳實的統計表格。第二個星期,他又趁熱打鐵,依據統計數據進行歸納分析,又白天加黑夜地連續工作了一個星期,最終形成了近9000字的調研報告,經領導審定后按時上報。
淡定平和
寫材料除了勞累與清貧,也面臨內心的寂寞與煎熬。能長期堅持下來,內心需要像水一般波瀾不驚,平靜與淡定。
由于長期晝夜伏案而作,生活又無規律,久坐少動,加上濃茶、香煙的炙烤,眼睛脹、牙齒痛、頭發掉、失眠、頸椎骨質增生、胃腸不好等問題在夏智身上有集中體現。
長期寫材料,更折磨人的是內心的煎熬。作為普通人,周末三五親朋,聚一聚、玩一玩、走一走,再正常不過。但經常的材料纏身,即使想放松一下的念頭很強烈,有時也不得不強壓下來。周一到周四下班前,他女兒問他最多的就是“老爸今天你加不加班”;周五回家了,他女兒問的第一句也是“老爸你明天加不加班”,如果是不加班,就會歡呼雀躍起來。長期寫材料,他覺得最愧對的是家人。這幾年,他沒休過一天公休假,有時周末和一些節假日也與材料為伴,即使偶爾得閑,最大的愿望只是能睡到自然醒,或者回去看看父母、陪陪妻兒,交際越來越少,他也變得寡言少語。工作的壓力、家庭的牽掛,交織在一起,有時他難免情緒低落,但每當任務來臨,強烈的責任感、事業心又驅使著他,像上緊了發條,全力運轉起來
財政局作為公認的好單位。有時難免會有要好的朋友、親戚、老家的人想找你幫點忙。碰到這種情況,他是最頭痛的。答應吧,求助于領導,自己心里又沒底,難以啟齒;不答應吧,人都有一個基本的面子觀念,所以常常在他心里糾結、徘徊。有時,一些熱心的朋友就提醒他,寫材料那個事不要那么認真,隨便應付一下算了,趁機換個崗位。其中道理他不是不懂,有時累了厭了倦了,也有過向領導申請換崗的念頭。但正因為“身在此山中”,深知寫材料是個水滴石穿的艱難過程,是條默默無聞的奉獻路,但也是一個單位必不可少的重要事;雖然苦、雖然難,但總得有人干;雖然累、雖然煩,但總得一茬一茬地接著干。于是,他始終沒有要求換崗,不斷激勵自己,咬緊牙關,努力前行。
去年局機關七一表彰時,夏智作為先進個人代表談了體會,說到:既然選擇了財政事業,就必須承擔那份榮光與義務;既然從事了文字工作,就必須踐行那份責任與堅守;只要工作需要,愿作一塊小小的基石,繼續為財政事業的發展盡上一份綿薄之力。
(作者供職于常德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