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北京上演了一場長春市地產造勢會,全室內的文旅產品設計意在告訴游客,“你可以一年四季都來旅游”。這在吉林省政府看來,無疑是通過旅游挖掘吉林省內需增長潛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好事。因為此時吉林省的一、二、三產增幅正位居全國后列。
根據吉林省社科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吉林省實現GDP總額為13803.81億元,預計全年GDP增速在6.5%,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2015年,擺在吉林省面前的問題是如何用好國家新一輪東北振興政策,沖出當前的壓力與矛盾。
穩工業增長
一直以來,吉林省都是一個高度依賴工業的省份,然而2014年吉林省的工業增速下降較大,工業企業市場疲弱,這直接加劇了吉林省經濟中低速運行的局面。
根據吉林省社科院的統計,2014年,吉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492.93億元,同比增長6.6%,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7個百分點,居全國第24位,比遼寧省低1.8個百分點,比黑龍江省高3.7個百分點。
據了解,2014年,吉林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累計下降0.9%,當月指數已經連續32個月處于水平線以下。重點監測的50種大宗工業產品價格同比12升1平37降。重點產品產量下降。2014年,重點監測的百種(實際105種)大宗工業產品產量同比45正60負,呈庫存高企態勢。吉林省社科院預計,2015年吉林省工業企業仍受成本上升、資金偏緊等因素影響,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增量仍顯不足。
可以說,對于吉林省經濟而言,工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決定作用。吉林省社科院軟科學研究所所長丁曉燕對記者表示,雖然說過去吉林省的轉型成效已經很明顯了,不再是以資源型產業為依托的地區,但是轉型中還是存在著工業路徑依賴的現象,比如轉型的方向往往會選擇發展鋼鐵、冶金等重化工型的企業。
丁曉燕稱,長期以來東北三省都是以重化工業為經濟增長的基礎,自然轉型的思維又繼續落在了重化工業方面,而重化工業對于宏觀經濟環境的依賴性比較大,如果經濟不景氣,很多項目無法展開,那么工業增速的下降就比較快,這又進一步加劇了經濟不景氣的狀態。
丁曉燕認為,下一步吉林省擴大經濟增長點的努力還是要著眼于工業,畢竟工業占吉林省經濟的比重非常大。她認為,要把工業作為穩增長、調結構的主陣地,尋找重大項目,培育工業創新增長點,例如汽車工業、軌道客車等,加大自主研發的力度。
同時,針對化工、冶金、建材、煤炭等傳統支柱產業中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問題,丁曉燕認為,應該實行扶持政策與結構調整掛鉤,支持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加快脫困轉型;強化污染排放控制,倒逼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擴充先進產能;設立過橋資金池,切斷連環擔保鏈,緩解企業資金周轉困難,最大限度降低傳統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下拉影響。
強創新驅動
在丁曉燕看來,吉林省經濟的創新還是離不開工業的驅動,應該加大汽車工業、軌道客車等的自主研發力度。同時她認為,應緊緊抓住科技創新與經濟相結合,即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過程中也要引入一些創新型的科技產業。
吉林省社科院在關于《2014-2015年吉林省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的報告中研究稱,在“互聯網+”的時代大背景之下,要加快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的融合發展。一是加強政府引導,進一步推動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跨界融合,提高云計算、大數據、電商對產業的滲透能力,帶動傳統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發展,尤其是支持利用電子商務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加快生產流程創新。
二是結合高精尖的產業構建,推進實施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培育典型示范企業,提升產品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水平。建立大數據服務等專項,以智能移動為龍頭,以大數據應用為核心,孵化創新性產業。在無線傳輸、海量數據智能化搜索、高端工業軟件、移動智能終端軟件等關鍵技術和產品領域取得突破。
三是搭建平臺,積極推動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加快互聯網與農業融合發展,應用“可追溯”技術,增強農產品信息透明度。加快互聯網與服務業融合發展,開展物聯網試點。推進“智慧吉林”建設,擴大在智慧政務、智慧民生等領域的應用服務。在現有政務云、創新云、健康云等示范項目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云計算在環保、交通、健康和經濟等方面的示范應用。
同時在政策層面,上述報告指出應該深化財政科技計劃和資金管理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科技創新項目和資金分配、評價成果機制,探索通過金融支持、創投引導、風險補償等方式促進科技創新,完善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服務機制。推動科技體制改革,以市場導向為主、政府引導為輔,實施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試點。
二、三產加速
當前吉林省的經濟形勢地區間分化得比較嚴重,有地區甚至可能會呈現出負增長的局面。對此,丁曉燕表示,吉林省下一步除了要穩工業增長,同時還要加大服務業的發展力度。“要把發展服務業作為彌補短板和擴大消費的主攻方向。加快發展旅游、快遞、流通、電子商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業等服務業領域,促進新的消費熱點和服務業增長點加快形成。著力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投資增長、消費擴大、民生改善。”
丁曉燕稱,現在金融服務業所占的比重比較大,但是前景尚不明朗,而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更加劇了金融服務業的壓力。對此,她認為,關鍵是要優化金融生態,創新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實施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調動金融機構貸款積極性。清理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落實小微企業稅收政策,有效激發企業活力。“當前吉林省應該加快各類要素市場發展。依靠多種渠道拓展債券融資,爭取發行項目收益債券、可續期債券。”
另外,記者了解到目前吉林省對外打出“青山白水”的旅游特色牌,以吸引開發企業等進駐,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丁曉燕稱,以前吉林省的旅游期比較短,只有7到9三個月的黃金時間,不過近幾年一些外地開發企業通過來到吉林發展文旅項目,帶動了其他季節的旅游發展,使得旅游產業也成為吉林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不過,丁曉燕同時提醒道,在立足綠色發展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吉林省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深入開展污染防治,進一步提升環境質量。例如要大力搞好大氣污染防治,讓群眾看到治霾新成效。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深化重點流域河流污染治理,加快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強化畜禽養殖、土壤、輻射和重金屬污染防治。等等。
而在農業現代化建設方面,丁曉燕對記者介紹稱,吉林省的農業一直比較穩定,由于吉林省地理位置比較特殊,一面土地干旱,另一面必然多雨,非常利于農作物生長。丁曉燕認為,加大農業現代化推進的力度,重要的是推進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完善土地流轉市場,強化流轉合同管理,健全承包糾紛調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