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經濟如何走出當前困局?你可以找到千百種答案,但一定少不了這個答案:解放思想。人們常說,最難改變的是思想,它是一個“攔路虎”,走出困局的路途中終須克服。
因此,走出東北經濟困局,解放思想尤為重要,解放思想可以提供不竭動力。
首先是政府的服務意識。由于千百年的官本位思想,政府在很多方面一直以管理者自居,很少以服務者姿態出現,服務意識最為缺失。有人調侃,從遼寧往北走,越走越黑,“黑”指的是政府管的太多,伸手太長。恰恰相反,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猛,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政府管的少,回歸服務本位,充分讓渡市場。政府打造好軟環境,自然就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資源,地方發展價值才會不斷被認可。
服務型政府主要是針對中國傳統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大包大攬和以計劃指令、行政管制為主要手段的管制型政府模式而提出的一種新型的現代政府治理模式。要求各級政府和官員要樹立“民本位、社會本位、權力本位”的思想。
其次,呼喚企業家精神。從東北的經濟經濟結構來看,以國有企業居多,而這些國企在經歷過新中國成立初的輝煌后,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日益衰退,雖然這些年的國企改革初見成效,但是影響力已大不如以前。歷史包袱又重,給改革帶來更多的阻力。
在這種背景下,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重要細胞,特別是在東北經濟的特殊結構下,更加需要企業家精神,更加主動、擔當,勇于克服困難。企業家精神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尤其是宏觀經濟下滑的背景下,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責任感與使命感,進取心與事業心成為社會迫切需要的資源。形式和政策都在呼喚企業家精神。
再次,民眾需要創業意識。時下中國,創業大潮席卷全國,但是就筆者觀察,在東北三省,創業意愿不是很熱烈,更多人寧愿選擇一份安穩的工作,哪怕是工作比較枯燥、收入很低,但還是愿意堅守。
創業,會產生鯰魚效應,會激發一個人的最大能量,同樣,會激發一個區域的能量。如果這個地方創業者很多,就一定會給當地經濟帶來勃勃生機,這種創業精神帶來的倒逼機制,形成的力量不可想象。
筆者認為,思想永遠是最有價值的。對于一個區域來說,只有思想解放了,經濟才有進一步騰飛的可能,這在千百年的歷史中,已經被證明了無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