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古稱“海州”,地處中國東部沿海,江蘇省北部,是黃海之濱的重要港口,以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而知名。連云港是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江蘇沿海大開發中心城市,擁有國家東中西合作示范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區等產業園區,具有較好的工業基礎。
連云港市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的新背景,新的重大機遇,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先后在2014年、2015年兩會上遞交了有關于促進連云港融入“一帶一路”發展,將連云港建設成為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報告,并將“一帶一路”建設內容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依托連云港市實際,重點發展以港口為核心的交通物流業和臨港產業,以點帶面,促進全面發展。
增強內生動力
為支持連云港市搶抓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機遇,貫徹市委市政府的戰略決策,連云港市財政局積極推動財政內部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規范和優化財政管理機制。
(一)開展“一帶一路”財稅政策研究
為準確把握“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用好國家和省賦予的優惠政策,妥善制定本地區的財稅政策。早在去年,連云港市財政部門就對“一帶一路”交匯點的財稅政策進行了研究,提出了13項重大項目財政資金需求和爭取國家東中西經濟合作示范區先行先試的24項稅收政策、啟運港政策等需求建議,委托財政部財科所和省財科所共同研究的《“一帶一路”交匯點連云港服務全局的財稅政策研究》等課題也已結題。
(二)繼續深化完善全口徑預算體系
2014年連云港市首次試編財政全口徑預算,2015年預算編進一步完善了四本預算編制,最大程度的將所有財政資金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同時,改進預算控制機制,強化預算約束,逐步試點將政府性基金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的機制,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編制范圍,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統籌標準體系,以便于增強財政部門的資金調度能力,最大限度籌集資金服務于連云港市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戰略。
(三)激活存量資金,為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鑒于全市財政收入增長從高速正趨于向中高速轉變這一現實情況,連云港市財政部門努力挖掘內生動力,通過加大財政資金盤活力度,激活“沉睡”在賬面上的財政存量資金,增加財政支出的實際規模,更有效發揮財政“穩定器”和“逆周期調節器”的作用,刺激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鼓勵加快支出進度,建立財政存量資金定期盤活機制,為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活力。在盤活資金的安排使用方面,優先考慮“一帶一路”相關項目的支出,重點保障關鍵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四)實施財政資金全方位績效評價
為更好的促進連云港市財政資金提高使用效益,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近年來,財政部門特別重視推動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工作。2015年起,本著“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對于所有財政專項資金實施全面績效考評,建立和完善項目績效目標申報、審核、批復機制,執行中從部門、財政、第三方評審機構等多個維度設計評價指標并開展績效評價。著力做到立項有評審、資金有目標、實施有監督、使用有績效、績效能落實,逐步加強評價結果運用,優化財政資金安排和使用。
(五)規范并用好地方政府債務
為進一步規范全市各級政府融資舉債機制,更好的利用債務杠桿服務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財政部門從多個方面入手,著力規范政府債務“借、用、還”行為,提升全市債務管理水平。2014年以來,市本級與各縣區先后建立了債務管理機構,出臺了相關管理規定,初步實現了債務扎口管理,開展全市政府性債務審計和清理甄別,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化解存量債務,通過爭取地方政府債券和置換債券資金優化政府債務結構,著力引進PPP模式,通過政府理性引導,社會廣泛參與的方式,激發民間資本活力,推動“一帶一路”重要基礎設施的建設。
撬動基建資金
連云港市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和東部沿海港口城市,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鐵水聯運的重要樞紐,為進一步強化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區的服務和支撐作用,首要任務是加大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更好的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市財政局充分運用各類財政政策,如直接增加政府對道路、橋梁、口岸、碼頭等工程的直接投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規劃、設計刺激相關行業發展,以及引進PPP模式加強公私合營,財政貼息等途徑,最大限度的撬動資金投入。
財政資金直接投入又分為三種方式,一是積極爭取將重點項目納入國家計劃,由中央、省、市分別按照一定比例承擔資金。地方配套資金一部分通過市級財政安排,納入市級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另一部分則由國有企業自籌,通過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予以適當支持。二是通過大力爭取中央、省級專項轉移支付資金,補充市級建設資金不足。三是通過妥善安排省級分配連云港市的地方政府債券資金,重點支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妥善調度資金,在財力十分緊張的狀況下,仍較好地保證了重點項目建設資金需求。
2013年,連云港港30萬噸航道一期25萬噸航道已經順利竣工通航,徐圩港區防波堤項目開始建設。2014年,港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億元,新增吞吐能力1600萬噸。連云港區3個通用泊位完工,徐圩港區口岸實現臨時開放,贛榆港區一期液體化工泊位、燕尾港區2個5萬噸級泊位投入試運營,一體兩翼的港口發展規劃初具規模。旗臺作業區鐵路專用線建成,北疏港高速公路隧道貫通,連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開工建設,臨海高等級公路建成通車,新機場選址獲國家批復,陸海空一體化的集疏運體系不斷完善。
改進投入方式
2015年,連云港市整合市級國有企業中優質的工業資源,以金橋鹽化為主體,納入奧神新材料集團、金海投資公司、潤財公司等國有工業、創投企業,組建了連云港市工業投資集團,該集團既是連云港市產業資源開發、建設、運營和投融資主體,也是工業資源、資產的整合主體,是市委、市政府“產業強市,工業興市”戰略的重要抓手。財政部門把握全市工業資源整合契機,整合財政內部支持工業技術改造等相關專項資金,以資本金形式注入工業投資集團,并引導工投集團以對外投資、借款等方式,促進連云港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通過上述方式,財政資金實現“撥改投”、“撥改貸”、“撥改保”的轉變,凸顯出“四兩撥千斤”作用。
近兩年來,連云港市財政部門著力提高科技類資金比重,加大對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目標和創新成果的扶持力度。重點扶持科技攻關和企業自主創新項目,對企業“三站三中心”建設進行鼓勵。積極鼓勵企業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按照政策,向企業兌付企業技術中心、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等品牌財政獎勵資金。支持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平臺“中國科學院能源動力研究中心”等重大研發平臺項目建設,支持高校與連云港市加大科技研發合作力度,促進連云港市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為打破連云港市部分成長性工業企業融資難,轉貸過橋難的現狀,鼓勵各類企業更好的融入“一帶一路”建設,2014年起連云港市財政部門積極推動建立企業轉貸應急基金和市級創業投資基金,設立企業培育專項資金,幫助企業破解融資難題。同時,啟動科技創新券工作,加強與金融部門的協調配合,對符合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資金管理條件的企業給予信貸支持。
解決現實困難
連云港市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過程中,既有重大的發展機遇,也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諸如連云港市經濟體量相對較小,產業基礎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實施開放戰略的準備仍然不夠充分等。其中,財政部門的主要壓力體現在,基建、產業、民生等領域的資金需求與連云港市現實財力之間的矛盾。財政部門一是通過整合專項資金,調整資金使用方向和投入方式,規范利用政府舉債,引入PPP模式等途徑盡可能改變現狀;二是加大向上資金爭取力度,落實中央和省對連云港市重點項目的支持和補助政策;三是加大財源建立力度,大力招商引資,扶持產業發展,適度對外投資,充分調動內生增長潛力,化解財政收支矛盾。
新的機遇,新的起點,連云港市將以港口為龍頭,以產業為支撐,以城市為依托,在東西雙向開放,國際大通道建設,推動貿易便利化,完善城市承載功能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不斷加強對外交往和國際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機遇中實現新的跨越。
(作者供職于連云港市財政局預算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