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15年年末,時光拉長至五年后,也就是2020年。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年份,不久前出臺的“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這既讓人振奮,也讓人倍感壓力。
令人感興趣的是,到了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以后,我們國家和個人將呈現出什么樣的狀態。其實,五年時間不長,有的方面我們可以想象到,有的方面卻是可能會超出或者低于預期。就像是回到五年前的2010年,一切熟悉又陌生。
五年后,我們可以想象到的是,國家的經濟總量和居民的收入都將大幅提升,物質生活更將豐富;但是,更讓我們擔憂的是其不確定性?,F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五年后可能依然會存在,甚至會更加厲害。
俗話說:“一個人今天的生活狀態,是五年前的選擇決定的”。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同樣如此,甚至這個時間要拉長,可能是十年、二十年……所以,要實現2020年的目標,就要從現在開始,大刀闊斧,解決那些不確定性。
這些不確定性在于,五年后,我們是不是能夠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居民間收入差距能不能縮小?環境能不能有所改善?在國際上究竟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還有“衣食住行”等諸多難題。
“十三五”規劃中,全面系統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讓人耳目一新,為接下來的五年發展明確了道路和方向。
客觀來講,我們的發展,從來不缺乏理念、規劃,但是缺少的是執行的較真精神,缺少的是對過程和結果追溯機制。
五年后再回首,但愿我們看到的,多一些欣慰,少一些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