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參加了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管理會計優秀論文評審工作。在對160多篇論文的閱讀和評審過程中,我感到大大開闊了眼界。在財政部門工作30多年,我一直從事行政事業單位預決算和財務管理工作,目不斜視,眼光始終盯著行政事業單位,眼界始終局限在行政事業單位這一塊,總是困惑于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幾十年難以根除的“重預算、輕決算,重分配、輕管理”的問題,感到根治無良策。在審閱企業管理會計論文中,我感到很振奮:這么多的各級各類企業,上至中央企業集團公司副總、總會計師,下至分公司的財務總監、總會計師、會計師和基層加油站、儲油庫的財務人員,大家都在結合國家經濟形勢,認真思考,運用管理會計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分析查找本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出謀劃策、想法想轍。比如,提出以管理提升和推動集團公司戰略的落實,創造企業價值;研究如何通過本量利分析在成本控制決策中的應用;研究資金流與物流的科學融合,提高資金周轉率降低物流成本;研究轉變成品油銷售企業重投資、輕回報的經營思維,探索實施資產輕量化管理提升企業資本效率和經營效率;研究構建占公司總利潤80%以上的加油站效益評價體系;探索建立油田單井成本核算為基礎的區塊效益管理體系;研究業財融合、單元成本核算、信息系統即時反映、加強監管等等,以達到增值創效、降本增效,實現企業戰略目標。160多篇論文,呈現出一派研究、探索、群策群力、建言獻策的欣欣向榮景象,相比之下,我感到管理會計在行政事業單位推廣和應用中相對的冷清和寂寥。我想,如果行政事業單位能夠借鑒企業的經驗和做法,積極學習和運用管理會計理念和方法去改進財務管理,那將會產生多么大的資金使用效益!
對管理會計的學習和運用之所以在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間產生不同的溫差,我認為其根本原因,就是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不同的性質以及在市場經濟中所處的不同地位,導致的思維方式和激勵機制不同形成的差別。
企業是營利性組織,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很多企業財務人員都在論文中提到,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速減緩,調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企業發展和生存的壓力山大,不進則退,就會被淘汰,就有生存危機,必須積極學習和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發展壯大。是市場競爭給了他們積極進取的動力和活力。正如人們所說的“鯰魚效應”:以前長途運輸沙丁魚時,死亡率較高。后在魚槽中放進一條鯰魚,在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的追逐攪動中,促使沙丁魚緊張、加速游動,從而解決了長途運輸中沙丁魚的缺氧問題,成活率大大提高。
行政事業單位是非盈利性組織,主要履行行政管理職能或實現社會事業發展目標。其經費主要靠國家財政供給,背靠大樹,無生存之憂,不少人還處于計劃經濟的思維中。行政事業單位,特別是行政單位,經費超支由國家兜底,節支卻沒有獎勵機制,甚至還要上交財政或由主管部門統籌使用;單位財務部門以能更多地爭取到財政資金為真本事,對資金嚴格管理不僅不利于支出進度,反而可能引發領導或業務部門不滿;加上長期以來對行政事業單位資金管理沒有明確的考核指標和嚴格、公開、透明的考核制度,無論單位財務管理水平高低、資金使用效益如何、以及有無違紀行為,都不影響其資金的撥付;違反財經紀律的成本過低等等,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缺少學習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改進管理的緊迫性和動力,不少單位日復一日地過著衣食無憂的小康生活,延續著“重預算、輕決算,重分配、輕管理”的老做法。
2014年10月,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是推動企業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動事業單位加強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激發管理活力,增強企業價值創造力,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決算分析和評價的重要手段;是財政部門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深化會計改革,推動會計人才上水平、會計工作上層次、會計事業上臺階的重要方向。”“各單位負責人要切實履行會計工作職責,將管理會計工作納入本單位整體戰略,周密部署,積極穩妥地推進。”
管理會計是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并列的一個會計分支。管理會計主要是為企業和單位內部管理人員提供有效經營和最優化決策的各種財務與管理信息,為強化企業和單位內部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管理會計重在“創造價值”,能動地利用有關信息預測前景、參與決策、規劃未來、控制和評價經濟活動;管理會計為企業和單位自身服務,采用的程序與方法可以靈活多樣,具有較大的創造性和可選擇性。總之,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從財務會計單純的記賬、報賬和核算,擴展到解析過去、控制現在與籌劃未來的有機結合。通過發展和培養管理會計,可以推動會計工作由核算向理財、管理和決策轉變,推動會計人員從傳統的記賬、算賬、報賬的“賬房先生”向理財者、管理者、決策參與者提升。
目前,我國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的行政事業單位有近百萬個,每年財政支出的80%左右都通過行政事業單位支出,每節約一個百分點,就是上千億元的資金。在行政事業單位推廣應用管理會計,有利于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行政事業單位應積極學習和運用管理會計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借鑒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業財融合,單元成本核算,建立資金管理平臺實現業財信息即時反映等管理會計的經驗和做法,加強對經費支出管理,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為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對管理會計理念、方法和工具學習運用的積極性,不斷改進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打鐵先要自身硬,首先要在財政部門內部掀起一個學習、了解和掌握管理會計理念、方法和工具的熱潮,以此帶動和指導行政事業單位的學習和運用。貫徹落實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不單單是財政部門會計機構的事;學習和運用管理會計理念、方法和工具改進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也不單單是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的事。各級財政部門,作為行政事業單位資金分配和使用管理的主管單位,其財務管理水平和管理要求如同風向標和導航儀,直接影響著行政事業單位,為其財務管理起著示范和引領作用。各級財政部門首先要帶頭學習和掌握管理會計的理念、方法和工具,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不動只催著別人快跑。
二是財政部門要增強助推力。行政事業單位學習和運用管理會計理念、方法和工具動力不足或缺少緊迫感,就需要從外部增加助推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設計各種科學合理、行之有效、便于操作的預決算考核評價指標;制定公開透明的考核辦法;實行考核結果公示制度。通過加強對各類行政事業單位單位資金使用效益的考核,形成壓力、增強動力,促使行政事業單位不斷改進管理,節約增效。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公開透明的考核辦法和考核結果公示制度,將會起到“鯰魚效應”,催生出充分的動力和無限的生命活力。
三是要加大對行政事業單位應用管理會計理念,方法和工具管理實效和成功經驗的宣傳推廣。《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各級財政部門要組織管理會計經驗交流和示范推廣 ;要制定具體措施,加強對本地區管理會計工作的指導。”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對管理會計方法工具的運用不少處于“不知在做”的階段,在實踐中也創造了一些好的管理辦法和經驗,比如對科研項目實行單元成本核算,加強成本控制和對責任主體的考核;利用平衡計分卡構建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對醫院科室進行績效考評,提升組織績效水平;開發部門財務信息管理系統,財務與業務融合發展即時反映,實現各項支出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反饋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地方財政部門開展了行之有效的預算績效考核、決算分析和決算評價等。在進一步完善他們的管理經驗、提升認識的同時,要通過論壇、交流會和宣講會的形式,對他們的經驗進行宣傳和推廣,推動管理會計理念、方法和工具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廣范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