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前情的事件提要
媽媽找到歡歡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半了。
平時這個點,歡歡已經準備睡覺了,可是今天,她卻坐在公園的長凳上。
“你這孩子怎么回事?這么小就學會離家出走了?”媽媽不滿地抗議道,一旁的爸爸倒是安慰起歡歡來,“閨女乖,我們回家。”
“我不想回家!”歡歡說道,“媽媽偷看我的日記!我不回家!”
“你是我孩子,看你日記怎么了?不看你日記怎么知道你有沒有犯錯?”
“老師說那是侵犯隱私!是犯法的。”
“我要是不看,還不知道自己的女兒變成小偷了呢!”
原來,歡歡在日記里記載了她偷后桌女孩發夾的事情。可是這件事已經過去一個星期了,沒想到當天寫在日記中的事情,竟然會被媽媽看見。
原本來勸阻的爸爸一聽,也火了,狠狠地罵了歡歡一頓。
歡歡心里十分委屈,不停地流淚。因為發夾本來就是她的,是后桌女生把它搶走了,她才想到“偷回來”的辦法,可是發夾被搶的事情她沒有寫在日記本里。
當她哽咽著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訴父母以后,媽媽還是不高興:“總之,偷東西就是不對!”
小記者大嘴巴
這事兒一放上朋友圈,大家都坐不住了!這不,小智的智囊團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董小壞:家長有看過我日記,其實也沒事兒啊,因為我里面沒啥好看的。
@汝非也:為了避免偷看,直接上鎖。里面都是我的命啊!
@木夕:很幸運的是我家父母從不看我的日記。
@梅子茶:家長不能動不動就說女兒是小偷啊什么的,多不好。
@顧笙:有一次我寫完日記放在床頭忘記收好了,然后我媽進來打掃的時候不慎把它給摔了,一摔那鎖就給摔開了,然后她就看了,后來我知道的時候好生氣,一直說你侵犯我隱私,我要告你告你。
最潮指導室
(生活不僅需要糖,需要鹽,還需要一點兒科學——心理的!試一試?)
心理指導嘉賓——草帽老師。
資深教育專家,國家級心理咨詢師。
草帽老師的分析:
日記中記錄的事情再小,在孩子看來都是他們的秘密,家長不應該以“為了孩子好”而翻看。“為了孩子好”有很多種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尊重孩子。
日記內容被家長看見會引發孩子的不適感,加之媽媽的責備,歡歡更加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于是采取了離家出走的方式來逃避。但是她的逃避卻引來了父母的擔憂,加重了媽媽對她的責備。
歡歡的媽媽應該先向女兒承認自己的錯誤。然后了解女兒“偷東西”的前因后果,讓她知道爸爸媽媽是關心她的。接著再告訴她如何處理與同齡人之間的矛盾:后桌女孩不還發夾有她的不對,但是她為什么不還呢?是不是歡歡之前也干過激怒對方的事情?
草帽老師第1話
事情看上去是由于孩子離家出走引發的矛盾,實際上是孩子覺得家長侵犯了自己的隱私,故而選擇了“離家出走”來表達不滿。另外,孩子選擇“偷東西”的方法取回發夾,可見她還不太懂得如何處理與同齡人的矛盾。在這一點上,家長應該積極給予引導,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判斷。
草帽老師第2話
孩子在遇到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問題時,會采取極端的方法,用行動告訴大人:我不知道怎么辦了!
草帽老師第3話
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應該先了解事情的經過,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她想出解決方案,因為孩子只會在認為你是值得信任的情況下,才會把遇到的困難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