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身體好比一個糖果盒子,如果它最多能裝下10顆糖果,而里面卻盛了15顆糖果的話,身體就會不舒服,這時候身體會自動“清理”多出來的雜物。長痘子、喉嚨發炎等表現,就是身體的“掃除”方式。
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糖和油脂。
可可含有抗氧化劑,咱都知道氧氣很重要,但氧氣會產生一種叫做“自由基”的“廢料”,它會“燒傷”細胞,導致炎癥。而抗氧化劑則是抑制自由基生長,幫助細胞“療傷”的物質。理論上來說,如果身體中的雜物并不多,加入帶有抗氧化劑的可可后,就能很快處理完,但是,如果你身體中的雜物太多,加入了抗氧化劑之后,雖然處理能力提升了,但由于處理速度和力度都會加強,炎癥看起來反而加重了。
糖是我們身體所需的元素,但糖太多會加重身體負擔,增加雜物數量,身體無法處理它們的時候,就會出現不舒服的癥狀。
天然油脂是身體所需物質,但制作巧克力用的不一定是優良的油脂品種,身體遇到不能識別的劣質油也會導致炎癥的產生或加重。
當人們不了解這其中的原委時,就會以為“因為吃了巧克力,所以上火了”。
你一定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
“我不吃巧克力,它會讓我長胖。”
“你都這么胖了,怎么還吃巧克力?”
巧克力的確含有豐富的熱量,它能補充因運動而流失的能量,也能消除疲勞,但是大家都高估它的熱量啦!一塊40克的牛奶巧克力含大約210卡路里,這個標準低于體重控制食譜的標準。熱量與肥胖之間看的并不是單一的食物,而是一天之中的攝入量與運動的能量支出。甲同學和乙同學攝入了同樣多的熱量,如果甲同學好動,乙同學好靜,久而久之乙同學就會更有可能變成胖子。
人們產生“吃巧克力,所以長胖了”的錯覺,實際上是對巧克力的熱量存在錯誤的認識。
有的老師會建議學生考試之前吃一塊巧克力,因為它在為學生們補充能量的同時,還有助于緩解焦慮。巧克力中含有一種叫做“大麻素”的物質,它會幫助我們改善情緒,讓我們感到愉悅。研究已經證明,巧克力會降低膽固醇含量,保護心臟,保護牙齒,讓我們遠離心血管疾病。
盡管巧克力是個好東西,但并不適合所有人食用。
巧克力的熱量能幫助成人增加體力,小孩常吃卻容易產生無饑餓感,尤其是正餐之前食用,會對其他食物失去興趣,結果就是無法吸收來自其他食品的營養物質了。巧克力中的脂肪和糖分多,無機鹽、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少,孩子無法在巧克力中得到平衡營養,長久以往不利于身體發育。
俗語有謂“少吃多滋味”,過度攝入任何一種食物都不利于身體健康,愛吃巧克力的孩子不用著急,每個人都會從孩子長成大人,巧克力的正面影響會隨著身體的發育相應地凸顯益處,美味的巧克力正在時光之外等你呢哦。
孩子向大人索要巧克力的時候往往會被拒絕,理由如下——
1.容易上火;
2.容易肥胖;
3.對身體無益處。
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巧克力小歷史
巧克力最初是液體形式出現的(即巧克力飲料),直到19世紀,才發展為固體巧克力,而在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往巧克力飲料里面加了糖、肉桂和香蘭素等幾種香料,漸漸地,大家發現巧克力加熱后變得更加美味。這種飲料傳入歐洲后備受歡迎,西班牙宮廷還一度將之看作宴會上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