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如今,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愈加嚴重,老年人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空巢老人的現象導致老年人權益經常受到侵害,子女在給予老人物質關注的同時缺少精神上的慰藉,老人內心的空虛更容易導致其上當受騙,遭受不法侵害,其老年人的保護問題已經成為如今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同時,其合法權益是否能夠得到有效保護,也是對老年人自身以及全社會的一個嚴峻的考驗。基于此,文章以湖北恩施市為調查范圍,以問卷調查為基礎,討論了恩施市老年人權益保護的基本現狀,以此引起大眾對老年人權益保護的關注,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當前現存的相關問題,普及有關老年人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知識,從而提出更富有建設性的意見,提高老年人權益保護意識,推進老年人權益保護的建設。使人們切實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共建法治主義社會。
關鍵詞 恩施市 老年人 權益保護
一、考察背景
按照國際規定,65周歲以上的人確定為老年;在中國,60周歲以上的公民為老年人。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重,中國的老年人越來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來越高,2011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13.7%?。湖北省恩施州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全州常住人口中, 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60196人,占總人口的10.95%。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97個百分點。據預測數據,到2020年湖北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818.37萬人,比2013年增加226.15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將達到13.79%,比2013年提高3.58個百分點。
老年人口的總量不斷增加,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逐步上升,老年人面臨著養老、醫療以及精神贍養等諸多涉及權益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法律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同時已成為人們解決各種問題的首要選取方式和有效手段。隨著老齡化的發展,如何應對老齡化問題,切實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對整個社會來說都將是個具有深遠意義的話題。為了切實保護老年人權益保護,從法律層面,我國早在1996年就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又在2013年對此法進行了修改和補充,繼后紛紛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從社會保障層面,我國也進一步完善了人身權、財產權、養老、醫療、法律保護、精神贍養等等的保障措施,使得其權益能從政策上得到切實的保障和落實;從老年人自身意識上,教育的普及、法制文化的學習和宣傳以及法制理念的樹立,使得主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由于人口的地域分布復雜、發展程度不一、信息傳遞的滯后和局限、傳統風俗習慣的顧及以及人身的個體差異,使得老年人權益保護問題仍受關注和亟待解決。
二、考察意義
伴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不斷推進,我國人口老齡化也隨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老年人的人口比重在總人口中比例不斷攀升,給政府及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我們應對老齡化的思想、物質、制度等方面都還不完善,要全方位的應對老齡化的高峰階段,不僅時間緊迫,而且任務十分艱巨。本文計劃將以恩施為例,通過調查分析老年人權益存在的現狀、原因以及在老年人權益保護方面所做的工作,從而能得出在此問題上的可取措施以及不足之處,更能夠產生出深層次的認識,在固有模式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提出更富有建設性的意見,提高老年人權益保護意識,讓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同時通過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為老年人營造一個舒適、安逸的養老環境,切實保障他們的權利,讓他們能安度晚年真正實現“最美不過夕陽紅”。傳承美德,構建和諧社會,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切實保護老年朋友的合法權益,從而推進老年人權益保護的建設,維護社會穩定。
三、調查思路:恩施市老年人權益保護現狀調查是人文社科類研究
(1)需對實地進行考察,取樣,拍攝,向當地老人權益進行了解,對相關文件資料進行檢索。
(2)前往恩施市各鄉鎮地區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相關內容資料;
(3)確認進行驗證所發現的新內容或者以前相關資料的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得出研究結果。
四、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了以訪問、問卷調查的方式為主,以訪談和實地觀察法為輔,一方面,針對恩施市區內的恩施社會福利院和位于下屬鄉鎮的盛家壩社會福利院進行調查,調查范圍為福利院老人,隨機發放問卷,并針對部分老人進行訪談,我們總共發放了200份問卷,收到了有效問卷196份。
五、調查結果分析
(一)調查地區的基本情況
針對此次的調查對象,通過對福利院老人和非福利院老人的調查,盡可能囊括老年人的范圍,使得調查結果更具有說服力。雖然福利院老年人因其所處環境的特殊性,不能完全代表所有老人的想法,但是,作為贍養老人的福利院來說,這里無疑是老人最集中的地方,這里的老年人,是政策性措施是否落實的最直接的體驗者,更是對人文關懷最有發言權的團體,所以,他們對權益保護的認識,能直接反映如今老年人權益保護的現狀。
(二)調查結果具體分析
1、老年人的性別、年齡分布(表1)
表1
2、文化程度(表2)
表2
從回收的問卷來看,這些區域的老年人主要以女性為主,且年齡段在60~69歲期間的占多數,這些情況與我國人口生長規律大致一致。在文化程度的調查中,不難發現,大多數老年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不僅還存在文盲,其中有2個大專文憑,退休后回到了家中養老,同時,粗略估計有三分之二的人都不能獨立識字,這說明這個區域內的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對老年人自身權益保護措施的順利進行,確實產生了較大的阻礙作用。
3、現階段的居住區域(表3)
表3
4、收入來源(表4)
表4
我們調查了兩家福利院,所以在福利院生活的人多一點,但是就城鄉來比的話,雖然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但大多數老人還是住在農村的。而從收入來源來看,有自身種地得來微薄收入的老人存在,但大部分還是由兒女給付贍養費得來,這也能說明老人在家庭贍養方面的權益得到了有效的落實,同時,很慶幸現在老年人參與養老保險的積極性越來越高,通過此舉,不僅減少了孤寡老人無力養老問題,也是老人減少兒女壓力,對自身晚年生活負責的表現,更是對國家政策的支持和自身理念的更新,符合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
5、居住狀況(表5)
表5
從數據可以看出,如今老人與兒女居住在一起的情況已經不像往年一樣多見,在這一方面體現出了如今老人與兒女的距離遠,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子女在對待老人的贍養問題上,只注重物質上的贍養,表現為給予金錢或物品,而不注重精神上的贍養,缺乏了對老人的關心。所以兒女們要多對老人表示關懷,讓老人在心靈上都得到該有的慰藉,從而能安享晚年。
6、你是否了解《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相關內容(表6)
表6
通過對法律知識了解的狀況可以看出,位于高年齡段的老年人來說,主要是財產性權益受損的情況,對自身的權益侵害雖然有意識保護,但是不了解法律的相關內容,便仍然不能懂得及時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權益,使得自身的權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這說明老人的維權意識雖然強,但是沒有樹立法治理念,從而使得有的時候權益受到侵犯后,沒有及時有效解決造成損失,或是沒能采取法律維權就直接對侵權事宜置之不理,最后不了了之,同時,也說明了法治精神宣傳力度、宣傳方式不合適,沒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整體來看,對于恩施市這個多以農村人口為主的小城市來說,大部分老年人提到權益保護時都表示迷茫。與此同時,我們不僅對老人進行了調查,也對福利院為代表隊的相關機構進行了了解,這些機構確實能在相關政策的指導和家屬的支持下,給予福利院老年人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對于老年人的其他方面卻是比較欠缺的,如工作人員少而不能對每個老人照顧周到等,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相關部門工作的不足,沒能將這些工作作為工作重點,沒能落到實處,沒能產生切實的效果,這也說明,保護老年人權益的工作已經迫在眉睫,需要通過政府和社會以及老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為老年人營造一個舒適、安逸的養老環境,切實保障他們的權利。
六、原因分析
(一)主觀原因
1、老年人的知識水平普遍偏低
據了解,在恩施市人口中,現在超過60歲的大部分老年人都是小學畢業甚至是文盲,知識水平低,并不知權益保護的真正意義,也沒有更高的意識去關心自己的權益是否得到了保護,更有甚者,有了維權意識,在幾次碰壁之后,便不再主動爭取自己的合法利益了。
2、自身觀念保守、信息閉塞
湖北省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邊陲的山區,遠離東部發達地區,大部分老年人都處于山區深處,對于權益保護的政策以及其他信息的獲取渠道相對閉塞,導致不能及時應政策要求積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恩施只是山區的代表,尤其是我國西部地區受“養兒防老”的思想禁錮,因此無論是接受教育還是家庭財產的分配,均重男輕女;在贍養老人上,兒子贍養父母,女兒不管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規則,某些時候就造成了互相推脫的局面。有的老人不知如何運用法律,忍氣吞聲地承受著一切;有的認為‘家丑不可外揚’,不愿打官司‘丟人’;有的則是不敢向法律討說法,惟恐事后遭到子女報復,令自己的晚年雪上加霜。這種種心理障礙,使得老人們的‘親情防線’異常薄弱。”從而導致老年人的訴權得不到保障。
3、自身能力不足
許多老年人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老年人作為特殊的社會群體,由于自身條件不足,其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和機會受到影響,由于老年人的這些條件的不足,造成有的老年人長期臥床不起,無法與外界接觸,子女對他們不贍養,甚致是虐待、遺棄,他們無能向有關機關或社會組織表達,外界根本不知,而他們所處于的困境,又急需得到處理,他們心中有訴求,但無法傳遞到法院,這就導致有的老年人在家活活餓死、或被疾病折磨死。
(二)客觀原因
1、法規不完善,缺乏工作手段
如今對老年人權益保護相關的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相關工作部門的行政執法權和行政監督權還需進一步提高和完善,同時老齡部門政出多門,老齡工作資源分散,老齡機構不健全,工作隊伍不穩定,這就致使相關部門的老年維權工作出現了想管、要管,應該管,卻沒有管理所需的權力。加上老齡部門經費缺乏、工作人員不足,法律專業人員更是少之又少,老齡工作沒有與之相適應的工作手段。
2、社會養老機構在老年人權益保護方面的現狀及問題
(1)政府在老年人權益的保護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政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親力親為。在城區,養老機構的發展步伐遠遠跟不上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而在農村,養老機構基本上都沒能設置。養老機構的數量與老齡人口的數量相差甚遠,不能滿足老年群體對床位的需求。比如:很多老年人因子女外出,自己在家又不能很好的照顧自己,但養老機構的不足也使得這些老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2)經費不足,專業工作人員缺乏,志愿者隊伍不足。目前活躍在養老助老服務中的大部分是一些僅憑人道主義和經驗而工作的人,沒有接受過相關的專業教育或有關老年服務知識的培訓。這不僅影響了養老助老服務的質量,而且也制約了養老事業的發展。
3、農村家居養老服務滯后。
農村老年人居家養老的日常照料只要依靠家庭成員、親屬以及鄰里的幫助。家里的子女很多時間都忙于工作,使得養老機構與家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很多子女將父母送往養老機構后就“不聞不問”了,完全依靠養老機構,而養老機構也沒有安排必要的探親時間,使得老人缺少精神慰藉,這樣也不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七、對相關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賦予老齡工作部門一定的行政執法權和行政監督權,使其工作的發展有相應的法律法規的支持。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落實各項老年法規和政策的執行力,同時也增強了老齡工作部門的工作職權,也可以更好的維護老年人的相關法律權益。
(二)建立統一的養老工作機構,整合養老資源,避免濫用、浪費
針對不同社區尤其是各個縣市的農村地區,都要建立統一的養老辦公機構,將許多的養老工作如養老保障、醫療保障、老年教育、老年文化等都都統一到一個特定機構來集中辦理,同時由于政府給與相關的財政支持和人員保障。
(三)要實現養老機構和家庭的完美結合
家庭養老的社會化是養老職能的轉移,而并非養老責任的放棄。家庭對于老年人的精神贍養功能是養老機構所不能代替的。同時,社會志愿者服務隊提高養老機構的養老質量也有實際的幫助,緩解老人因缺少子女關心而導致的精神上的空虛,幫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一個高效的途徑。
(四)加強敬老宣傳與法制宣傳
加大輿論宣傳,大力發揮媒體的作用,提高全社會對老年人養老問題的認識。各級黨和政府要充分認識到老齡化的嚴峻局勢和老齡問題的重要性,把發展老齡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規劃。與此同時,不僅要注重法制宣傳是否開展,更是要注重宣傳的范圍、形式與效果。通過各級部門的相互合作,制定全面的宣傳計劃,采取老人能容易接受的圖畫、聲音、視頻等多種方式代替單一的文字模式,更大范圍的進行宣傳以及宣講、答疑等,使得老人也能通過此方式樹立起法制觀念,能主動維護自我的權益。
(五)重視教育,提升素質
一方面,現階段的許多老年人文化水平低,但“活到老,學到老”,他們的生活經驗豐富,依然能夠憑自己的能力學習,采取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教授新的知識,形成新的觀念,從而減少與現代觀念的沖突;另一方面,重視教育,有利于社會的長遠發展,能不斷提高老年人的水平。
七、結語
每個人都會變老,我國作為一個富含優良傳統的禮儀之邦,更要大力弘揚尊老愛老的傳統的美德,作為個人,提高自身素質,為老年人們獻出力所能及的能量,伸出自己的手去幫助,同時,隨著恩施市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打造美麗城市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文明城市的倡導,老年人權益保障問題迫在眉睫,實現老人權益的保護不僅是對自己的要求,更是整個社會建設和發展寄予的厚望。“老齡化”時期的到來,是對恩施的考驗,不僅要求政府從政策、制度上切實保障老人的權益,還要求整個社會行動起來,形成“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風尚,使恩施市所有老人感受到來自國家、來自社會的關愛,真正體驗到“最美不過夕陽紅”的美好生活。
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大學生創新項目,項目名稱:恩施市老年人權益保護現狀調查,項目編號:201413250012。
(作者單位: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