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問題是近年來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因為目前我國法律對其并沒有明確規定,這不利于我國網絡虛擬財產案件的解決。因此,筆者試圖闡述虛擬財產的民事權利化,以期引起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 虛擬財產 民事權利化 必要性 可行性
隨著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與網民規模的擴大,網絡虛擬財產問題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網絡虛擬財產案件的類型也趨向多樣化。然而,我國現有的民事法律尚未針對網絡虛擬財產進行有效地規范,網絡用戶在遇到虛擬財產問題時,無法對自己的權利進行判斷。同時,司法機關在處理網絡虛擬財產糾紛時,也沒有專門的法律依據作為參考,不利于我國網絡虛擬財產案件的解決。因此研究虛擬財產民事權利化是極其有必要的。
虛擬財產的民事權利化,是指在民法中將虛擬財產權規定為一項具體的財產權,即虛擬財產權,使法律賦予虛擬財產這一特定利益法律保護之力。虛擬財產權是虛擬財產民事權利化的結果,虛擬財產權應被法律確認為權利進行保護是通過虛擬財產民事權利化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體現出來的。
一、網絡虛擬財產的界定
從 2003 年“中國虛擬財產第一案”算起,我國有關虛擬財產的民事糾紛案件出現已經有十余年時間。過去的案件多為網絡游戲玩家因為自己在游戲過程中的網絡游戲財產丟失或被盜向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運營商主張權利,然而,隨著網絡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們對虛擬財產的訴求已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例如離婚案件中夫妻爭奪淘寶網店賬號密碼的歸屬權這種新類型案件,這也說明了人們對于虛擬財產所享有的權利的關注點已不僅僅局限于網絡游戲的虛擬物品中,而是擴大到自己所接觸到網絡領域的各個方面產生的虛擬財產,從而主張對虛擬財產所享有的權利。
從法律上給虛擬財產下定義,首先應當明確虛擬財產是在網絡用戶與網絡應用運營商之間的合同關系中產生的,即二者通過網絡服務協議而產生權利義務關系,用戶獲得賬號與密碼,虛擬財產的權利即為由此賬號和密碼而引發的財產權利。之所以稱之為財產權利是因為虛擬財產體現了財產價值,虛擬財產的價值體現在顯性的財產價值和隱性的財產價值上:顯性的財產價值主要體現在賬號本身是需要付出金錢才能獲得的,賬號隱性的財產價值體現第三人對賬號價值的認可及該在賬號所衍生的權利上面。
二、虛擬財產民事權利化的必要性
首先,明確將虛擬財產予以民事權利化是有效解決此類民事爭議的關鍵所在。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應用服務的種類與形式也越來越多。以前虛擬財產糾紛案件多和網絡游戲相關,訴訟請求的內容主要為網絡游戲玩家請求網絡游戲運營商,將其在網絡游戲中被盜或丟失的虛擬物品、虛擬裝備進行回檔以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在處理這些案件的時候,雖然司法機關多數認可了玩家對于虛擬物品與虛擬裝備的主張,但由于沒有統一的法律依據,司法機關對于虛擬財產的性質定位、保護力度以及是否應保護精神損害賠償的訴訟請求所得出的結論也不同。同時,新型的虛擬財產案件也相繼出現,其中典型是離婚案件中夫妻爭奪淘寶店歸屬權的糾紛。從淘寶店糾紛案件中我們可以得知,因為法律還沒有對于虛擬財產是否能夠轉讓進行確認,淘寶網店的轉讓只能依據司法機關的判決或裁定才能實現。倘若不進行訴訟這一程序,本案中淘寶網店的賬號與密碼就不能夠由淘寶進行相應變更,二人的爭議也便難以解決。類似的案件越來越多,都需要進行訴訟程序來解決極大地浪費了司法資源,也增加了當事人解決爭議的成本,不利于社會整體效率的提高,因而明確將虛擬財產予以民事權利化是有效解決此類民事爭議的關鍵所在。
其次,只有虛擬財產被民事權利化以后才能更好地為法律所保護。2010年發生在美國的“PhoneDog 公司訴 Kravitz 案”引發了網民對于 Twitter 賬號“粉絲”價值的關注。盡管這一案件并未明確粉絲的具體價值,但是它說明了虛擬財產是具有價值性的。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一類新型的虛擬財產糾紛案件,雖然它發生在美國,但不排除未來在我國發生的可能。用戶將虛擬財產視為自身的一種權益,然而,當虛擬財產這項權益的實現遇到阻礙時,尚無明確具體的法律來進行規范,如果這類案件發生在我國,由于缺乏對于虛擬財產民事權利認可的法律依據,爭議各方的要求也就沒有了評判的標準。只有虛擬財產被民事權利化以后才能更好地為法律所保護。
三、虛擬財產民事權利化的可行性
根據法力說,權利是特定利益上的法律之力,只有滿足特定的利益才能夠進一步被賦予法律之力,虛擬財產是具有財產利益的,虛擬財產的存在本身符合法律的規定,并能夠滿足民事主體的特定利益需求,因此,虛擬財產符合權利之特定利益的標準,這為虛擬財產民事權利化提供了可能。
同時,虛擬財產的權益行使是符合民法基本原則的。首先,就平等與自愿原則而言,虛擬財產的雙方民事主體是平等的民事主體,雙方在簽訂網絡服務合同時地位平等,網絡應用運營商和用戶也自愿地簽訂網絡服務合同接受網絡應用運營商所提供的應用服務雙方都是根據自己的真實意思表示做出的民事行為,因而符合自愿與平等原則;其次,用戶都能公平地享受網絡應用運營商所提供的服務,遵循等價有償的原則;同時,虛擬財產權的行使本身應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且網絡應用運營商也通常會要求用戶在接受服務時要尊重社會公德和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綜上,虛擬財產是一項正當的民事利益,這也說明其民事權利化是具有可行性的。
參考文獻:
[1]梁慧星.生活在民法中[M].法律出版社,2007.
[2]劉慧榮.虛擬財產法律保護體系的構建[M].法律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河北同仁和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