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輿論監(jiān)督作為社會監(jiān)督的一種,在促進司法獨立方面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輿論是最真實、最大多數民意的結合,與司法審判有著價值上的一致性,他們都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然而,網絡輿論與司法審判在面對一些案件時,也會出現沖突,這需要兩者共同的努力,去實現言論自由與司法公正的平衡。
關鍵詞 輿論監(jiān)督 司法獨立 公正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微博、博客等作為輿論的集散地,在信息交流的平臺上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互聯網在我國的快速發(fā)展,已經使其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社會轉型期,公民主動參與民主政治的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公民選擇通過網絡這個載體表達自己在公共事件中的立場與觀點。在自媒體時代,通過網絡輿論的監(jiān)督推動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網絡反腐”成為大家有目共睹的新型反腐方式。司法機關作為公權力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必然成為輿論監(jiān)督的對象。
一、輿論監(jiān)督對司法獨立的影響
(一)正面影響
“司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這句法諺充分表述了人們對司法公正性的期待。輿論監(jiān)督作為人民行使憲法賦予其權利(言論自由、知情權、批評建議權)的一種方式,對司法特別是法院審判的監(jiān)督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輿論和司法追求的最終目標都是社會的公平正義,所以,兩者在價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對公平正義的追求,使得一些有礙影響公正審判的因素,比如暗箱操作、領導批示、行政權力的介入在輿論監(jiān)督下而逐漸的減少,保證案件審判的獨立性與公正性。
(二)負面影響
輿論監(jiān)督與司法審判有時也會出現沖突,輿論是民意的集散地,網民在對一些司法案件發(fā)表意見時難免會出現偏激、不理性等情況,人們注重的是道德的評判,而貫穿司法審判的主線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其不僅強調程序正義,也關注實體正義。法諺云,“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應以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逼渥阋哉f明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關系。任何一個案件的審判離不開事實與法律,其追尋正義的過程也相對客觀,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會出現網絡上民意與司法判決的矛盾,從而導致人們對司法機關的懷疑與不信任,使其公信力降低。
在輿論與法意出現沖突時,特別是對一些刑事案件的看法出現分歧時,網絡輿論可能會以不可阻擋的趨勢或多或少的影響法官以公眾預期的方式做出判決,因為在任何一個時代,公權力的行使者不可能會忽略民意,“藥家鑫”案,“鄧玉嬌”案都是典型的例證。在社會轉型期,隨著貧富分化的加劇,網絡輿論喜歡營造一種聲勢,如果案件的當事人雙方地位相差懸殊,則“意見領袖”會通過加深對弱者的同情以及對“壞人”的憎惡,以不無夸張的手法博得大多數網民的依附,有給人們造成先入為主之嫌。依法獨立審判原則要求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僅僅忠實憲法和法律,所以一些案件的判決合法但卻又不合乎情理,從而造成輿論的一片嘩然。
二、法院對輿論監(jiān)督的應對策略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輿情應對機制
在面對網民對判決的質疑時,法院應該在第一時間予以應對,并有一套完善的輿情應對機制,建立新聞發(fā)言人制度,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饋機制,與公眾有個良好互動的平臺。對網民非理性的情緒給予疏導,用法律和事實說話,贏得網民的信任。作為象征公正的法院,不應對網絡輿論置之不理,而應該及時、迅速地作出理性的回應。合理引導公眾,澄清事實,曉以利害。
(二)適當地容忍輿論
廣州巫國平法官說:“這個社會對媒體的容忍有多大,這個社會的進步就有多大。一個文明、民主、進步的社會,都應當充分發(fā)揮傳媒的監(jiān)督作用?!毖哉撟杂墒菓椃ㄙx予每個公民的權利,是我們社會應當珍視的價值。法院不能要求網絡輿論與法院認定的案件事實一致,在出現不實或者錯誤的信息時,法院應該予以容忍。法院不應僅僅關注輿論對司法公正的影響,而應注意到輿論通過對執(zhí)法和司法過程的監(jiān)督,使得司法更加公開透明,進而更加公正。
(三)提高法官的自身素養(yǎng)
法院是神圣的象征,在普通民眾的意識中,法官應該剛正不阿、客觀、中立、公正,但現實是徇私枉法、濫用職權的法官仍舊存在,所以對審判結果公正與否的擔憂是網民的正常表現,法官應該嚴于律己,提高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增強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在生活作風放面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
三、建立網絡輿論監(jiān)督與司法的互動機制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萊克有句名言:“言論自由與公正審判時我們文明中兩種最為珍貴的東西,實在難以在二者之間取舍?!被ヂ摼W作為人們表達意見、交流觀點的平臺,展示著民意,而民意對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化的進程有著難以估量的作用。對待網絡輿論,不能不予理睬,或者“圍堵絞殺”,應該善于疏導。法院和網絡媒體的良性互動,可以促進兩者的和諧發(fā)展,而要促成這種良性互動,法院應該更加主動的站在輿論的制高點,及時發(fā)布信息,依法公開審判,滿足公眾的知情權,接受網絡輿論的監(jiān)督。
(1)在陽光下審判
法院作為公權力的行使者,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不能因其地位上的特殊性而抑制網絡輿論監(jiān)督,不能以網絡輿論影響案件審判而杜絕輿論,而應當主動、依法公開信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實行真正的陽光審判、公開審判。
(2)完善網絡監(jiān)督立法,提高網民的法治意識
言論自由不是無限制的。對惡意散布虛假信息,侮辱誹謗他人的,應當予以規(guī)制,完善相關的網絡立法,杜絕不健康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為網絡輿論的發(fā)展提供法律保障。法不禁止即自由,但是自由是有邊界的。網民應該對自己的不實信息負責,不能濫用自己的言論自由權。
參考文獻:
[1][加]麥克盧漢.麥克盧漢精粹[M].何道寬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223.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美]安東尼·劉易斯.批評官員的尺度[M].何帆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