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人才市場走紅的是高技能的職業性人才,無論是博士、研究生,還是大專生、技術工人,只要能做這份工作,就要可以上崗,否則,就下崗。現在不像原來那樣唯文憑論,唯水平論,現在就看你實際能力。從這一點可以判斷分析各個高等院校的生源問題。考生也不一定非重點、本科不報,能夠培養職業性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有可能生源過剩,由此可見,培養適應人才市場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是多么重要!但千萬不要認為高技能高素質就是技術過硬,職業能力高超,對于某工作能舍我其誰,而忽略了職業道德的培養。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職業性技能人才,更離不開職業道德的教育。如果有這么一個人,技術水平出類拔萃,工作難題手到病除。但就是因為沒有敬業精神和競爭意識,工作起來會淺嘗輒止,知難而退,就是因為缺乏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和承受意識,工作中遇事粗野、遇挫不振、遇誘職瀆。這樣的人才在市場上只是曇花一現,不能持久,所以專門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高職院校不能忽略了職業道德教育。那么,怎樣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呢?
敬業意識教育。敬業意識教育即事業心的教育。培養的人才具有主人翁的責任感,愛崗敬業,忠于職守,不斷進取。具有了敬業精神就不會唯利是圖,舍大家顧小家,舍集體顧個人,他的熱情全部投入事業,為了事業可以犧牲個人利益。這樣的學生怎能不受歡迎呢?因此必須對學生進行敬業意識教育。學院可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教育學生重信譽,考試不作弊,鉆研業務,提高學習質量,不滿足于60分萬歲。強化學生的專業實習,拜師學藝,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優秀思想品質的熏陶,培養學生的事業心和敬業意識。
競爭意識教育。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站穩腳跟。商人無競爭,無法經商;大學生無競爭意識,無法走向人才市場。甚至讓好多機遇擦肩而過。競爭促進步,促發展,有了競爭意識,會更加完善自身。不斷學習,再立新功。因此,必須對學生進行競爭意識的教育。學院可以通過各種競賽活動,如衛生評比,知識競賽,創業大賽等,強化競爭意識。
服務意識教育。任何行業都需要服務意識,我們的勞動要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否則,搞建筑的會因為唯利是圖而導致工程質量差,甚至房倒屋塌,人員傷亡,生產機器零件的會粗枝大葉,加工不出來適合機器運轉的合格產品;財會人員會見利忘義,侵吞公款,損公肥私;當老師的會工作敷衍,誤人子弟,失去教書育人的天職,所以必須對學生進行服務意識教育。指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行動,在活動中建立起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助服務的新型關系。寓教于各項活動中,以此來強化他們的服務觀念,培養良好的作風。
質量意識教育。培養人才求質量,生產產品求質量。要培養高質量的人才,作為教師必須有質量意識;生產高質量產品,作為生產者必須有質量意識;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是適應企業發展的人才,因此,為了企業生產高質量產品,培養的學生必須有質量意識。質量就是生命。煙花爆竹不求質量,會有人員傷亡;火車輪船不求質量,會有車翻船沉。可見,質量意識是多么重要。因此,對大學生必須進行質量意識教育。在學校的活動中強化質量意識,在學習知識技能時強化質量意識。請先進人物講座,從正反兩方面對學生進行質量意識教育。或專業實習,進行技術操作,從成功和失敗中強化質量觀念。
承受意識教育。不論生活,還是工作,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承受能力強的人,會在挫折中奮起,戰勝困難,勇闖難關,再創輝煌;承受能力差的人,會在挫折中萎靡不振,心灰意冷,回避矛盾,甚至厭世輕生。現在的大學生多數在順境中長大,只會賞鮮花,不會品苦酒,到了工作崗位,成功和失敗,順境和逆境每時每刻會給每個社會成員帶來壓力沖擊,如果沒有較強的承受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就不能面對出現的各種問題。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對學生進行承受能力教育,增強他們的自我承受能力。可設置演講,提高對承受能力的認識。也可在實習中磨練承受能力,培養承受能力,還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
法律意識教育。職業道德教育不能少了法律意識教育,增強法律意識是對全民的要求。培養職業性人才,更要強化這一點。具備法律意識就不會在工作中觸犯法律。如:暴力行為、弄虛作假、侵貪公款、簽訂違法合同等。如果法律意識淡薄,還會上當受騙,使企業和個人遭受損失。因此,必須對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可以通過案例教育,或進行現場模擬,強化法律意識。
(作者單位:襄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