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生活中總會看到一些家長每天愁著改掉孩子的壞習慣,但是習慣尤其是壞習慣一旦養成再改就很難了。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毫無疑問,幼兒時期是孩子認知的開始階段,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無論家庭教育還是幼兒園教育都十分關鍵。只有兩方都能正確引導才能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就如何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展開討論,以幫助他們更加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培養;幼兒;行為習慣;健康成長
一、明確哪些習慣是好的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有好多種,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也有對以后人際交往和事業發展有利的,首先家庭和學校要明確這些。要養成孩子從小有擔當、講衛生、誠實守信、要有愛心、禮貌等對孩子以后發展有利的行為習慣,讓小孩從小就消除說臟話、拿別人東西這類不好的壞習慣。如果一個人從小就養成好的習慣不只在人際交往上會很受歡迎,在事業上也會有很大的好處。
二、家長、老師要以身作則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一點毋庸置疑。幼兒與外界接觸較少,在一起時間最多的就是家長,家庭生活對孩子習慣的養成影響很大,如果一個家長每天臟話連篇,隨地吐痰,想讓孩子不學這些壞習慣是很難的。相反,如果一個家長素質高,不用怎么教育孩子好的習慣也就自然而然形成,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老師也一樣,如果一個老師在幼兒園老打或者責罵小孩,又要求孩子不說臟話,這簡直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師也要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給孩子做榜樣,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三、擺正心態,家校合作
現在有的家長有一個錯誤的觀念。特別重視孩子從小智力的培養,而忽略孩子年幼時候行為習慣的養成,幼兒時期對孩子的人格形成十分重要。他們在孩子年幼時對孩子的各種溺愛,都會對孩子成長產生消極影響。等孩子上幼兒園之后,他們把教育完全托管給了幼兒園,認為孩子在家只要吃飽穿暖就好了,在孩子習慣形成的這個關鍵時期完全不管不顧。所以需要改變這種錯誤的觀念,加強家校合作,學校和家長都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家長更要擺正自己在幼兒教育中的位置,學校也是一樣。都要認真看待幼兒教育中家園合作這一模式。
參考文獻:
[1]戈柔.淺談如何進行家園合作[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
[2]周若冰.家園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學前教育研究,2005(10).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