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好孩子、壞孩子常常是教師評價學生的基本標準,給學生開辟一方健康成長的土壤,是教師的責任。
關鍵詞:好學生;壞學生;自尊自信;快樂成長
一位老師曾在小學一年級的一堂說話練習課上帶領學生練習用“是”字說話造句。“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爸爸是工人。”“鯨魚是海洋里最大的動物。”……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就在這時,有個叫陳x的孩子站了起來,他是個有名的調皮鬼,班上的女孩子見了他就趕緊躲開。“我是好……”聽得出,他想說“我是好孩子”,可是沒等他說完,同學們已哄堂大笑。不少學生在竊竊私語:“哼,他也能是好孩子?”“他還有臉說!”……看著陳x同學尷尬的樣子,老師示意他坐下。誰知陳x卻站在那兒不愿意坐下。于是,老師便鼓勵他想一個更“合適”的句子。果然,陳x開口說:“我是個壞……”正當大家等他說自己是個“壞孩子”的時候,他卻突然停了下來,臉漲得通紅。很顯然,他不甘心承認自己是“壞孩子”。此時,老師又滿懷柔情地鼓勵他再來一次。陳x從老師的目光中獲得了動力,他內心深處發出一個響亮的聲音:“我不是一個壞孩子!”這時,老師情不自禁地帶頭鼓起掌來。而陳x的眼里已噙滿了淚水。下課后,老師把陳x叫到辦公室跟他談心,老師還沒開口,陳x卻主動地說:“老師,我以后一定做個好孩子。”
我們常常把學生定義為“好學生”“壞學生”,而學生因之也喜歡按照老師的思維方式把別人甚至自己劃歸為某一類。一旦進入“好學生”行列自不待言,老師熱情洋溢的表揚、家長溫馨燦爛的笑臉、社會殷殷贊許的期冀以及獎勵、表彰、推薦等套餐系列一應俱全。在自然界中,并非只有牡丹、玫瑰有迎風怒放的渴望,即便是小草,只要條件成熟也會散發一抹心香,關鍵是你要為它開辟一方成長的土壤。沒有思想靈魂的植物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面前的那一個個鮮活靈動的“陳x”們呢!經過老師這次的循循善誘、殷殷鼓勵,同時也是在陳x自己充滿自信的努力下,我們可以想象陳x以后的人生之路會灑滿陽光和快樂。
在這里,陳x“靈活”運用“是”字造句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自我價值體現并逐步完善的過程,在否定之否定中,肯定了自我,這不僅表現了他的勇氣,也顯示了他的機敏。而故事中的老師更是慧眼識珠,通過熱情的鼓勵、善意的引導使陳x最終從“壞孩子”變成一個“好孩子”。
栽植鮮花,我們的世界就會遍地芬芳;培養荊棘,前行的過程自然會是痛苦而艱難的時光。我們是教師,給所有孩子營造一方健康快樂成長的樂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唯有如此,我們的社會才能春色滿園、桃李芳菲!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