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我們能做得便是另辟蹊徑,將抽象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直觀可視,讓學生可以輕松愉悅地學會復雜的數學問題。其中畫圖法便是這樣一種方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動手能力,還可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下面我以一道應用題為例,談一談如何用畫圖法教小學生解題。
例:體育課上同學們站成一排,李明從左邊數發現自己是第7個,從右邊數是第8個。問一共有多少個人?
一、畫圖法的導入
教小學生使用畫圖法,需要老師在課堂上正確地引導。以例題來說,課堂上,老師可以將這道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運算。
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很多學生會得出7+8=15的答案。顯然這個答案是錯誤的,因為將在中間的李明計算了兩次。而學生這次共同的錯誤,便是引導學生畫圖解題的一個很好的契機。
老師可以適時引導,“同學們,你們得出了15這個答案,可是老師非常遺憾地告訴你們,這個答案是錯誤的,你們想想這是為什么呢?”
當學生無法得出答案時,老師便可以讓學生拿出筆,上一節“美術課”,讓學生將這個場景畫出來。
二、畫圖法的解題
如圖所示,中間的桃心圖案代表李x,三角圖案代表其他學生。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會分別畫出類似圖示的圖形,老師再在黑板上進行演示,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那么現在請同學們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同學?”經過畫圖法的演示,學生會得出14這個正確答案,老師便可以繼續引導,“為什么之前同學們的答案大部分是15?是因為同學們重復計算了李明2次。而這一次為什么大家得出了正確答案?是因為我們用圖把這道題畫了出來,以后同學們在解題時,也可以拿起筆,將題目上的條件畫出來。”
三、畫圖法的延展
經過一道題的示范,學生會對畫圖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解畫圖法可以解決超過目前能力范圍的一些問題,可以讓數學變得直觀、簡單。老師也應相應地出一些類似的題型,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用畫圖法解決問題。而在每一章課程中,老師也應選擇出適合用畫圖法解題的題型,正確地引導學生積極嘗試畫圖法。
除此之外,一些年齡問題、人數問題、時間問題等多種題型,用畫圖法解題會事半功倍,老師也需要逐步將畫圖法理念滲透到課堂,這要老師教授給學生的不僅是一門知識,更是今后學習、生活的一種方法,這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有重要意義。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