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物理課堂教學的關鍵,原因在于物理規律和物理原理都必須從物理實驗中獲得。然而,在農村中學,許多物理器材的不足,實驗器材的老化,教師對物理實驗教學的不重視,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缺失等因素,導致物理實驗教學在物理課堂中的滯后,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如何開展初中物理課堂實驗教學,讓學生樂學、善學?應從改變物理課堂實驗教學開始。在此,本人就自己不成熟的做法談幾點體會。
一、利用教材中的多種小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總是有一種看似簡單,應用很難的現狀,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部分學生就會對物理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從而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針對這種情況,教材中安排了許多小實驗,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學習物理知識,逐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如在“飛機為什么能夠上天”這一節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了一個礦泉水瓶、一個乒乓球。學生利用準備好的器材,完成本課堂的教學。首先,我讓學生把礦泉水瓶從中間一分為二,把乒乓球放入礦泉水瓶中,從瓶嘴向下吹氣,問學生球是下落還是上升,絕大多數學生認為球一定是下落的。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親自實驗,結果球不下落。這種結果與學生自己的認識產生了較大的差異,學生就會主動去探究其中的原因,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利用一些小實驗進行教學,用“土電話”的游戲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體會合作的快樂;“手影游戲”“紙鍋燒水”讓學生體會到魔術的神奇;“瓶口吞蛋”“叉魚游戲”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讓兩個學生“模擬平面鏡成像”使他們感悟到科學的嚴謹;用一盆水和一面平面鏡做“光的色散”,用放大鏡會聚太陽光點燃火柴等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科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將演示實驗引入教學中
在傳統實驗教學中,教師演示,學生觀察。一方面,演示實驗中學生的觀察效果不明顯,另一方面,阻礙了學生自己動手親自實踐探索的心理發展,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把教師演示實驗放到學生手中,既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如:在“水的沸騰”實驗中,教師事先給學生準備好實驗器材,然后學生按照教材安排自主完成實驗,學生在自己實驗過程中,可以清晰地觀察出氣泡在沸騰前后的大小變化,水的溫度變化等現象。得出液體沸騰的特點,在整堂課中,學生的思維活躍,從而產生了成功的喜悅。對于課堂而言,也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做中思”“思中探”。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調動。
三、落實學生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開放、合作的探究實驗能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品質。在授課時,學生自己提出探究的問題,確定探究的對象,設計探究的方案,進行實驗探究,收集實驗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首先,提出問題,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然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猜想,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探究實驗,得出初步結論。教師是探究實驗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通過合作探究,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成功的愉悅。
四、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器材豐富實驗資源
由于農村中學中實驗設備的不足與老化,使得一些常規實驗也無法正常開展,這樣就會制約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在課余時間教師組織學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簡單實用的物理器材,可以充實我們的物理課堂,同時,學生通過自己的物理實驗器材來完成實驗,也獲得了成就感。如在“焦耳定律”一節中,學生自己制作了一個“熱得快”。制作方法是:截一段25 cm長的細鋼絲,用一段40 cm長的粗鐵絲制作成一個帶有手柄的弓形模具,將細鋼絲固定在模具上通電,可以代替焦耳定律演示儀完成實驗。實驗效果直觀、操作方便、完成快捷。
五、利用多媒體資源做好實驗教學
在物理教學中,有一部分實驗演示效果不明顯,也有一部分實驗無法完成。但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效果明顯,同時,也能更形象、直觀地讓學生觀察實驗,提高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如在測量大氣壓強的大小時,托里拆利實驗通過實驗錄像,讓學生觀察更直觀,效果好。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也大有改觀。
總之,作為一名農村教師,加強農村中學物理實驗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創新人才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如何改進農村中學物理實驗的教學,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思考、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曹宏.例談新課程理念與課堂教學實踐[J].物理教師,2003(6).
[2]張偉,郭玉英,劉炳升.非常規物理實驗:有待深入開發的重要物理課程資源[J].物理教師,2005(9).
[3]饒黃云.淺談物理實驗與實驗教學的重要作用[J].撫州師專學報,2000(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