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法,可以在體驗情景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等。體驗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體驗式教學,使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解決能力以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初中數學;實施
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其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通過采用一定的措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動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在體驗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體驗式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
一、創設情境,引發直覺情感體驗
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對體驗式教學法的成功實施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發學生的直覺情感體驗,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動力。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應注意所創設的情境應有一定的趣味性、實用性,以能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時,可以引入“龜兔賽跑”的故事,創設問題情境:烏龜和兔子賽跑,兔子醒來時,烏龜在它前方1公里處,已知兔子的速度是101m/min,烏龜的速度是1m/min,那么需要多久兔子可以追上烏龜呢?運用學生所熟悉的故事,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對等比數列進行觀察,能夠極大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合作交流,加深知識體驗感受
交流是教育教學的基本部分。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與教師、其他同學的交流,聽取別人的觀點,發表自己的意見,在交流過程中進行不斷地反思,能夠使自己的體驗更加深刻。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獲得知識經驗的共享,還能進行情感體驗的交流,促進和諧課堂的構建。在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時,要注重學生間的合作、協作,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盡可能地保證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如:媽媽第一次去超市買了13個鴨蛋、5個鵝蛋和9個雞蛋,花了9.25元;第二次去超市買2個鴨蛋、4個鵝蛋和3個雞蛋,共花了3.2元,那如果分別買一個雞蛋、鴨蛋和鵝蛋,需要多少錢?
利用題干中的已知可分別設買三種蛋的價格為x、y、z元,列出方程組:
■
該題中有三個未知數,但只有兩個三元一次方程,無法單獨求出x、y、z的值,但題中需要求的是x+y+z的值,因此通過變形變換能夠得出解法。就此題的解法,可以讓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先在小組內探討,再由各小組說出自己的解題方法,得出此題不同的解法,如可以使用湊整數法,將方程組中的方程化為:
■
利用方程組,可求出(x+y+z)和(2y+z)的值;也可利用消元法,分別令x、y、z等于0,求出另外兩個未知數后,相加得出結果。通過學生間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解說自己的解題方法時,進一步明確自己的思路,使體驗分析更加深刻,同時通過總結,找出多種解題方法,也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對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著積極意義。
三、注重實踐,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數學中的很多知識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生活中處處也在運用著數學,初中數學知識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實踐,與生活相聯系,借助生活經驗和實踐,探索數學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既能化抽象為具體,降低數學體驗感知數學的難度,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地組織實踐活動,開展研究性學習,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在知識中的運用,通過參與實踐活動,更深刻地感知“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的學習需要體驗。體驗式教學是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教育教學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等。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采取一定的措施,開展體驗式教學,以使其更好地實施,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王永強.淺談初中數學的“體驗式教學”[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刊,201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