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識的學習,離開了書籍便不可想象。課外閱讀是語文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而言,它是全面提高能力素養的基礎,對其人格的修養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由于長年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閱讀往往被定義為兩眼盯住成績死讀課本,即使是被譽為開啟智慧之門的課外閱讀,也常不被重視。學習活動,理應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就說過:“靠自己讀書成長起來的學生,不但結實,而且有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關鍵詞:課外閱讀;智慧;有效途徑;鑰匙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如何去正確引導、誘發學生將課外閱讀和課堂教育結合到一起,探索出一條適合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也就成了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激發閱讀興趣,促成閱讀習慣
興趣是展開閱讀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學生只要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一旦學生閱讀的興趣被激發了,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遨游書海、采珠拾貝。
1.以講讀為切入,吸引學生閱讀
講讀故事是學生喜愛的閱讀方式。教師抑揚頓挫的語調和精彩絕倫的情節結合在一起時,學生定會被深深吸引。這時便可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去暢享故事情節。記得帶二年級學生的時候,我給他們講《彼得兔的新故事》。當我講述了其中幾個故事情節以后,學生的興趣便上來了。漸漸地,我發現班里竟有幾個學生買來這本書閱讀。這些學生還時常在課間和同學們談論起有關彼得兔的故事。沒想到,之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閱讀過這本書。
2.以課本為牽引,培養閱讀習慣
語文教學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在學校,學生閱讀最多的就是課本,而課本的有些內容是從名著名篇中選出來的。因此,在課文學完之后,當學生意猶未盡的時候,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真正做到課外閱讀是課內文本的延伸。如,在教學安徒生的作品《丑小鴨》時,教師可以適時向學生介紹安徒生童話的特點,使學生能爭相閱讀他的其他作品。長此以往,不但能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拓展知識面,還能切實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二、精選閱讀書目,鼓勵家長配合
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說過:“兒童閱讀在孩子生活中起著重大的作用。童年讀的書幾乎可以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因此,引導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是極其重要的任務。
1.引導學生依照自己的年齡特征選擇書籍
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6~8歲是寓言故事期,他們對將人類生活的法則寓于傳說故事中的寓言非常感興趣;8~10歲是童話故事期,對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經過想象構成的故事發生興趣;10~13歲是傳記及傳奇故事期,對人類謀求生存的緊張冒險故事或傳記故事發生興趣。閱讀是有年齡優勢的,一旦錯過了,閱讀能力也就落下了。
2.爭取家長緊密配合
目前,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太少,閱讀面也太窄,甚至有些家長只準孩子讀作文書,其他書籍則被視為“閑書”。因此,幫助家長認識到閱讀的基本含義和真正價值就顯得格外重要。教師有必要要求家長了解閱讀對豐富學生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意義,并向家長推薦好書,要求家長多帶孩子到書店給孩子選購合適的圖書。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我們鼓勵親子共讀。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時也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
三、教給閱讀方法,肯定閱讀成果
目的不同,閱讀的方法也不同。閱讀方法指導很重要,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讀物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不但有益于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1.粗讀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古人所說的“觀其大略”,以極快的閱讀速度把書通讀一遍,對全書內容的整體結構有一個初步認識,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可采用粗讀的方法閱讀《人與自然》一書。
2.品讀法
“品”的意思是品味。品讀,即是通過反復吟誦,弄懂字詞句段的含義。品讀的內容,應該是經典或優美句段。因為這些句段就是承載文本的價值和作者的情感的主要載體,有著較為深刻和飽滿的內涵,是需要細細品味的。通過誦讀、思考、感悟,從而領會文本所要凸顯的價值,感受語言的藝術技巧之美,同時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3.摘錄批注法
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畫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作批注首先要讓學生建立起自己的批注符號系統,盡量做到批注符號統一。比如,標一標:看得開心標笑臉,覺得傷心標苦臉,有疑問標個“?”;圈一圈:圈點精彩的詞語;劃一劃:劃出感觸深刻的句子;寫一寫:寫下閱讀感想、見解等。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要做到“手腦并用”,閱讀才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一池清水,只要擊拍,就會產生陣陣漣漪。孩子的課外閱讀,也只有不斷地給予肯定,才能產生一次次新的激勵,形成一個個新的臺階。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把讀書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都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可以是開展讀書筆記展評:它是一個自我成果的一個展示,更是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督促的好機會;也可以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閱讀交流是同學間交流讀書心得、介紹讀書方法、推介新書的重要途徑。這類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過程活躍,孩子們樂于參與;也可以是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最終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課外閱讀這一活動在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課外閱讀的開展不僅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將成為學生開啟知識寶庫的一把鑰匙。它是小學生進步的階梯,能為孩子們打開一扇扇窗,開啟一道道門,敞開一個又一個魅力無窮的繽紛世界。早一天閱讀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閱讀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就讓我們用閱讀來點燃智慧吧!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