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的質量。許多教師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基于情境認知理論,結合教學實踐,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反思,探討了創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問題情境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問題情境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強調高中生的生活與學習相結合,對實際中設計問題、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活動,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有很大幫助。因此,信息技術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意義
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要相互學習,探討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新方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讓學習和生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讓學生開始從生活中的問題情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策略
(一)問題情境與信息技術的內在聯系
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在舊知識和新知識兩者中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問題情境的創設是手段,誘導學生思考和獲得知識和快樂是目的。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中,對問題情境的創設要關注目標,引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規律,培養思維習慣和學習能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要融入學生的經驗與興趣
在課程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創建問題是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的橋梁是問題情境,學生通過問題情境不僅可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而且還能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激發學習興趣。
三、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實施步驟
(一)問題的準備與形成
問題的充分準備是問題教學的必要前提。在信息技術教學的問題中,好的問題應具備以下特征:典型、現實、開放。典型是指同一問題應該包括多個學習現象,多個問題,包括一些理論。現實是指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放性是指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相應的解決方案也不止一個。這將為學生創造出一個獨立的思維空間。
(二)問題情境創設與問題的呈現
互動可以解決他們的問題,并使問題在情境中表現出來。這個問題情境的創設應具有一定的新穎性、雙向性和靈活性。這個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采用傳統媒體,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或網頁。學習問題的時候,也能考慮到問題的矛盾,從而激發學生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
(三)對問題的點評
學生在充分討論以后,教師不能馬上結束課堂教學,要根據學生的意見發表評論和判斷。這樣做的效果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老師仍然對問題有著不同的意見。通過提煉與了解,能夠更全面、更準確地指導學生的學習。教師通過不同觀點的評價,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差異,以便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結合實際生活,創造一個在新形勢下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知識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快速發現問題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高文.情境學習與情境認知[J].教育發展研究,2012(8).
[2]梁勵.論歷史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課程·教材·教法,2012(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