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學生的習作水平的提高,卻成了語文教學的大難題。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當代作家梁衡在他的《背書是寫作的基本功》里寫道:“語文的學習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為最基本也是最簡單的辦法之一就是背書。一切知識都是以記憶為基礎的。語文學習更是如此。要達到一般閱讀、書寫水平,你總得記住幾千個漢字;要進一步使文字自然、流暢、華麗、優美,你就得記住許多精詞妙句;如要再進一步使文章嚴謹、生動、清晰、新奇,你就得記住許多體式、結構。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樣,只有肚子里滾瓜爛熟地裝上幾十篇范文,才能循規為圓,依據成方,進而方圓自如,為其所用。”短短的幾句話,道出了語文教學中背誦積累對于寫作的巨大作用。
為此,我們于2013年9月開始了“利用背誦積累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研究”。在兩個多月的實驗中,我們發現,利用背誦積累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具有以下優點:
一、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記得小時候,家里很窮,沒有書讀,只得捧著一本教科書反復地讀,直至熟能成誦。現在想來,大多數文章還能記得。現在學習了心理學,才知道:人的一生中,13歲以前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記住的東西往往終身不忘。小學生正好處于這個階段,因此,在這個階段,讓學生多背誦一些,是符合學生心智發展規律的,這有利于將來的發展。但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不愛學習,所以,教師要采用一些措施,努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背誦習慣。
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現在大多數學生,閱讀分析能力不強,表達能力差。究其原因,他們讀書時,喜歡的書籍還能靜下心來讀上一遍,不喜歡的書便是走馬觀花、一目十行,更不用說背誦了。他們不求甚解的心態,導致了分析理解能力也就停滯于表面。自然記不住知識,腦子里空空如也,猶如一張白紙,說起話來,作起文來當然困難。將來做學問、搞研究,也只有積累的知識多了,才能融會貫通、熟能生巧,才容易產生新的聯系,形成自己的新觀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如。”學生的背誦能力,此時就轉化成了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轉化成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積淀文化底蘊,增強記憶力
多背誦可以增加知識儲備,使你做到不查資料就能快速應對一些事件;多背還能鍛煉腦力,讓大腦保持在一個比較清醒的狀態,對保持思維靈活性、思考問題的最佳方法很有幫助。畢竟,腦子不常常用,就會阻礙智力的發展,大腦就會變遲鈍(狼孩的經歷是很好的證明)。特別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的大腦更要保持良好的狀態。
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文章之“炊”,就是有字、詞、句之“米”組成的。要使自己的語言準確生動,便要有足夠的后備詞句來供選擇,這就要記、要背。
漢代揚雄在《答桓譚論賦書》中說:“能讀千賦,則能為之。”唐代詩人杜甫留下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千古名言。清代唐彪則在《讀書作文譜》中對語文能力的形成規律作了具體的總結:“閱者必宜博,經史與古文時文,不多閱則學習膚淺,胸中不富。”“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時吾意欲所言,無不隨吾所欲,應筆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通過背誦,可以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把別人的好作品融會貫通后,變成自己的東西,逐漸形成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掌握和運用好語文這個基礎工具。
其實,古往今來的許多國學大師都具有博聞強記的特點。茅盾能將《紅樓夢》倒背如流,錢鐘書先生也能任人隨便從書中抽出一段來,就不假思索、流暢無礙地背出來。正因為他們頭腦中存儲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識,做起學問、寫起文章來才能旁征博引,成為一代大家。這道理很簡單:就像水庫蓄水一樣,水庫里只有蓄滿了水,提起閘門,水才會洶涌澎湃地涌出來。如果水庫里沒有水,任你把水庫閘門提得再高,甚至把堤壩扒掉,也無濟于事。因此,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要下一番工夫來背誦。背誦得多了,自然就為語文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魯迅先生就是因為讀得多,記得牢,才編成了中國第一部小說史。
正如梁衡在《背誦是寫作的基本功》里寫道:“這有點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進草去。它閑臥在樹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來,也是不會反芻出新養分的。”
五、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何謂語文素養?周正逵(人教社編審)認為:“語文素養是一個綜合體,以語文能力為核心,以語文知識、文化素養為前提,以生活體驗為基礎,以思想品質、思維品質和審美情趣為指導,這就是語文素養。”如何評判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高低?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博聞強記、能寫會說,正是衡量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內在氣質的先決條件。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積淀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對于端正學生的品行,引導學生學會做人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弟子規》《三字經》古詩文等。這些經典文化,不但學生積累后可以作為寫作材料,還對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背誦不僅是一種好的語文教學方法,又是一種好的語文學習方法,語文教學與學習離不開背誦,它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條捷徑,應該在學生能博聞強記的年齡階段,加強背誦積累。
參考文獻:
秦鵬飛.淺談怎樣提高農村學生作文水平[J].新課程學習:中,2011(10).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