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延伸,也是高中數學學習的奠基。初中數學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積累數學經驗、拓展數學思維的重要時期。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很多學生難以接受老師所講的知識,對課堂沒有興趣和熱情。這些都是教學方法不能適應學生需求的體現。
關鍵詞:初中數學;多媒體;互動;假設法
為了更好地改善教學方法,老師應該在分析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方法,讓教學方法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教法讓學生理解和吸收。這樣的方法才能夠讓學生真正接受。本文根據目前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對如何利用情境教學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以及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出以下幾點方法:
一、利用生活情境教學
初中生對生活中的事物是最為熟悉的,初中數學知識比起小學知識具有更強的邏輯性和思維性,如何在講授知識的時候讓學生不感覺到陌生,讓學生覺得有生活依托,是很多數學老師應該關注和努力的方向。比如,在講解一次函數的時候,如果老師只是生硬地講解函數知識,不僅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厭倦和反感,還會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因此,數學教學結合生活情境有一定的必要性。在講解函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把函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函數去解決問題。舉例:小明從相距小華一千米的正北方出發,兩人往同一個方向出發。小明的行程用函數表示為y=x+1,小華的行程用函數表示為y=2x,請問小明和小華多長時間可以相遇呢?這樣的情境學生覺得熟悉,是生活中可能出現過的情境。那么解題方法就是x+1=2x,x=1,也就是說小明和小華在一個小時之后就能夠相遇。這是生活中經常會遇見的情境,所以學生學習起來也不會覺得難懂。
二、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多媒體是新時代教學下比較新穎和流行的教學方式。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時候不是太高,如果沒有一些新穎的東西,很難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初中數學的特點是比較嚴謹但略顯枯燥,很多學生會在課堂學習中失去樂趣和信心,這就要求初中數學老師不僅要完成數學內容的講解,還要講解得有聲有色,結合情境,讓學生在數學教學中能夠感受到其實用性和通俗性。初中數學老師可以把多媒體融入教學中,比如說,在學習幾何題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尤其是將一些活動與生活中的實例結合的情境應用題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展示出來,這樣既有利于使學生清晰易懂,又有利于老師作圖。在初中數學中一些重難點知識的講解中,初中數學老師利用多媒體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及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就比如在圓的學習中,單單是畫圖就會占用課堂很大一部分時間,多媒體展示出來的圖形更加形象直觀,顏色可以很好地區分開易錯點,在全等三角形的學習過程中,有效地利用多媒體可以讓教學更直觀。總而言之,多媒體的引入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形象。
三、利用假設法進行互動式情境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知識是有限的,但是情境是無限的。所謂情景式教學的本質就是用生活中的實例去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從而判斷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吸收狀況。作為初中數學老師,沒有必要實行題海戰術,給學生布置千篇一律的題目,老師可以出一道題目,對一道題目進行不同的假設,讓學生在這些假設中明白差別,學會運用不同的知識點。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老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兩個競爭小組。初中數學老師在教授完一章節的內容之后,讓兩個小組的學生各自給對方出題目,將生活與知識點結合起來。如果對方能做出來,則對方獲勝;如果沒做出來,則為出題人勝利。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考查了做題者的細心,也考查了他們對知識點的分辨以及靈活運用。對于出題人來說,他們要精心設計以及將知識點巧妙地隱藏于生活情境中,這對他們的設計策劃能力也是一種考查。在這樣的競爭過程中,學生之間由于競爭關系互相考查,有利于促進彼此的進步,在同一小組之間、同學之間互相商量,互相配合,以得出最完善的結果,這樣的過程也是一種進步。在課堂上,由于小組合作的關系,大部分學生會形成團隊意識和強烈的主人翁意識,他們會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對于那些上課不愿意聽講的學生,思想容易開小差的學生,在大部分學生的帶動下,他們也會受到感染,從而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更好地推動初中數學課堂情境教學的發展。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情境課堂的推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廣大初中數學老師在研究課本和學生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有效地將知識與情境結合起來,在實現情境教學優化輔助課堂的同時又不顯得累贅繁瑣。作為初中生,一定要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情境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實施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這還需要廣大初中數學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劉加祥.初中數學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14(1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