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可以將復雜繁多的文字,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放射性結構的思維工具。也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思維模式。這種教學方式的使用已經變得非常普遍,尤其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更是常見。
關鍵詞:思維導圖;筆記;問題
一、思維導圖簡介
思維導圖也叫心智圖或者腦圖,是一種可以表達發射型思維的很有效的工具。它是由以大腦先生文明過激的東尼·博贊(Tony Buzan)創建的,也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和思維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原理是根據人體大腦的思維特點,利用思維、閱讀、記憶的規律,把屬于各級主題的關系用關鍵詞、圖像、顏色等建立起記憶鏈子,把學習者放在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學習環境中,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靈感,引出更多來自問題的思考,因此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比較廣泛。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思維導圖具有很強的伸縮性,符合人類的大腦思維習慣。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嚴謹的思維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更需要將所學的地理知識應用到一些實際的地圖上面,具體體現出來。可以在導圖中加入自己的思維想法,將新舊思維結合起來,提高記憶效率。
高中地理學科的特點之一就是知識點繁多、分散而不成體系,導致學生的記憶量和記憶難度偏大,而且常常由于過分關注細枝末節上的問題而忽視全局,不利于答題思路的發散。高中課程比較靈活,要求學生做到腦到、眼到、心到、手到,而傳統文字記錄的筆記形式往往都是教師在講臺上念,學生拼命地在下面記錄,既耗費時間、精力,而且由于在此過程中學生都是跟著教師的思維而動,導致自身對知識的理解性不高。而運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縮短記筆記的時間,還可以快速鞏固和復習知識點,能夠一目了然地查缺補漏。地理學科考題的出題形式常常是以圖畫、圖表的方式,學生需要時間分析提煉運用相關理論解決問題,而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從逆向思維的角度來推論,根據出題者的提問角度,慢慢查找出題者的思路,從而快速地鎖定考點,既方便省力又能夠提高答案的命中率。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慢慢地啟發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和習慣,養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而且幫助學生更好地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好地加深記憶。如果利用得當,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