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掌握“讀古詩、知詩人、明詩意、悟詩情”四個基本環節,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讀古詩;知詩人;明詩意;悟詩情
古詩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古詩時代久遠,意義深刻,難以理解,不便于小學生學習,筆者就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學生掌握“讀、知、明、悟”四個基本環節,談一點個人淺顯的認識。
一、讀古詩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易背,特別適合小學生誦讀。讀古詩時,教學生學會找“韻腳”,使學生知道古詩中每句詩的最后一個字韻母相同或者相近的部分就是韻腳。如:在《靜夜思》這首詩中,“光、霜、鄉”的韻母都是“ang”,這首詩的韻腳就是“ang”。學生找到了韻腳,朗讀的積極性就會得到提高,很容易記住古詩并背誦下來。
二、知詩人
學習古詩,先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詩人的性格特點,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古詩的內容。“唐詩、宋詞、漢文章。”小學生所學的古詩主要以唐詩為主。在小學生古詩詞必背篇目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唐詩。在記詩人的朝代時,我們只需要特別記住不是唐代的詩人即可。如宋代詩人蘇軾、王安石、葉紹翁、楊萬里、陸游等幾位。三國曹植、元代王冕、明代于謙、清代鄭燮和龔自珍就行了。詞人需特別記住唐代張志和的《漁歌子》。采取“記少不記多”的方法記住詩人的朝代,其他默認為唐代詩人、宋代詞人。
三、明詩意
明詩意就是理解詩意。理解詩意的方法多,以下簡介幾種:
1.抓關鍵字理解詩意
如杜甫的《絕句》一詩中,只要抓住“鳴、上、含、泊”四個關鍵字來思考:①黃鸝鳥在什么地方鳴叫?②白鷺鳥飛上什么地方?③“含”是包含的意思,指從窗外望去,窗外的景色猶如嵌在窗子上。詩人從窗外望去看到怎樣的景色。④什么地方停泊著什么?回答了這幾個問題,也就理解了詩句。
2.結合圖畫,發揮想象理解詩意
學習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時,通過觀察母親在油燈下縫補衣服的情境,想象一下母親心理活動,很容易理解“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含義。
3.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編故事理解詩意
在學習南宋詩人陸游的《示兒》時,出示問題讓學生續寫故事:詩人陸游臨終前究竟放心不下什么呢?他又會給兒子叮囑怎樣的遺愿呢?請你熟讀古詩《示兒》續編一個故事。學生很容易明白詩人放心不下的是國家沒有統一,詩人的遺愿是南宋朝廷的軍隊收復中原。
四、悟詩情
“借詩言志”“借詩抒情”。古詩不僅有優美意境,還能抒發詩人的喜、怒、哀、樂之情。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贊美祖國壯美河山,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另一類是詩人自我情感的流露,表達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對下層勞動人民的同情。例如,張繼的《楓橋夜泊》、王昌齡的《涼州詞》。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感悟詩人的情感是學習古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握“讀、知、明、悟”四個基本環節,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參考文獻:
郭文麟,楊逢軒.小學生古詩詞必讀篇目.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