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的小學教學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而小學數學正好是鍛煉思維的一門課程。教師要引導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就首先要具有創新意識,這樣才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培養他們獨立的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學習遷移 小學數學可以培養抽象的邏輯思維,讓學生的思維空間得以發展,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應著重引導他們的思維,而不是公式化地傳授知識,讓他們學會條理清晰、有邏輯地解決問題。
一、教師的創新意識
學生的學習離不了老師的幫助,教師的思維至關重要。要正確地引導、教育學生,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那么教師就必須要有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鼓勵幫助每一個學生,不要嘲笑,也不要否定。同時要讓學生成為主體,能積極發表他們的觀點,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二、激起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興趣必不可少。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組織學生參加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民主、自由的氛圍。同時鼓勵學生的各種想法,讓他們勇于思考、勇于表達,在輕松的狀態下提高自己的興趣。
三、學習遷移的運用
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更多、更廣的學習,這就要運用到學習遷移。學習遷移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對知識的掌握更加具體。其中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讓學生學會一種題型、多種方法。例如我們出一道題目:“李師傅要生產零件給工廠,總共450個,他打算用8天來生產。但李師傅的兒子來給父親幫忙,2天就生產了180個,那么請問,李師傅和兒子共同工作,可以提前多少天生產完零件?”這道題就可以用至少三種方法來解答:①用歸一法:8-450÷(180÷2);②用分數法:8-2÷(180÷450);③用倍比法:8-2×(450÷180)。
四、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數學是理性的,數學思維是抽象的,所以學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思維,讓其獨立發展。在學習上,學生要善于獨立思考,有想法,不斷開拓自己的思維,完善它,發展它。獨創思維非常重要,并且是思維的最高層次。例如,有一道題:“市修路隊正在修一條馬路,修了四天,還剩下馬路全長的5/6,這條馬路長3600米,請問修路隊還要修多少天?”這道題可以用最基本的方法來解答:3600÷(3600×1/6÷4)-4。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出自己的思考,將問題簡單化,于是就有學生想到了更好的算法:將全長看作是單位“1”,4×(1÷1/6)-4。
隨著時代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是必要的。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多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自由思考、自由說話,才能讓他們的思維得以發展,才能不斷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黎陽.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兩翼”的和諧發展[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3(3):154-15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