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練習是數學課堂結構中的重要環節。它是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鞏固和深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實踐活動。設計有效的課堂練習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應充分重視課堂練習的設計,使其充分發揮數學習題的最大功效,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中達到鞏固新知、形成技能、促進思維、發展智能的目的。
關鍵詞:課堂教學;練習設計;高效;實踐;反思
下面談談在教學中對有效課堂練習設計的實踐與反思。
一、課堂練習設計要有典型性和適切性
課堂練習設計要選擇典型和合適的題目來作為練習的第一步,接下來還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組織學生訓練。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化靜為動、舉一反三,方是妙練。在選題和練題的過程中,一個實用的方法是“套題”好比套環,一環套一環,逐題解決,驚喜不斷,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經過刻苦學習之后獲得成功的快樂的、愉快的體驗,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例如: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在鞏固練習中出示3道豎式計算題:(1)3.11+2.22=
(2)36.75-21.45= (3)26.2-13.15= 第(1)題是小數直接加,鞏固小數的加法。第(2)題結果小數的末尾出現了0,詢問學生這樣的結果還可以怎樣寫?(去掉0)根據什么可以去掉0?(小數的基本性質)的確,當小數的加減法計算結果末尾出現0的時候,我們要對結果進行簡化,向橫式匯報時就寫最簡結果就可以了,體現了數學的簡潔美。而第(3)題是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的題目,考查學生實際的計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對小數加減法計算時出現的得數簡寫和數位不相同的情況加以鞏固、補充和發展。這樣的練習才是有力量的,學生練習的收獲也遠遠超過數學習題本身。通過以上典型性和適切性設計,達到提高數學思考能力和計算能力的重要目的。
二、課堂練習設計要有多樣性和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練習題設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題型的多樣化和練習方式的多樣化,可以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靈活,可以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保持學生練習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后,做一個開火車的游戲:先介紹游戲的規則:老師當火車頭,老師的問題你來猜,你當火車頭,你的問題他來猜,讓學生小試身手。練習的題目分為兩組,第一組是:(1)我是一個直角三角形,我的另兩個角可能是多少度?(2)我是一個三角形,可能有兩個角是直角嗎?為什么?(3)媽媽給我做了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風箏,它的底角都是70°,頂角是40°,對嗎?第二組設計的是一個出奇制勝的游戲:出示110°、47°、45°、43°、20°、55°、80°、90°、50°,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用心思考,任選三個度數組成三角形,并說出三角形的名字,這兩個練習層次清楚,針對性強,既多樣又富有趣味性,用游戲來貫穿,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又利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解決了新問題,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需要,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課堂練習設計要有拓展性和開放性
在學生完成了基礎練習、指導練習、鞏固練習之后,適當地還要安排拓展性練習,拓展性練習思考容量大,必須使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這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調動學生內部的智力活動,能從不同方向去尋求最佳解題策略。通過課堂練習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思維越來越靈活,應變能力越來越強,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勢所禁錮、所束縛。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對下面這樣一道練習進行拓展。習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與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在練習設計時對它進行拓展和開放為: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從這個平行四邊形中剪出一個最大的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請把剪法畫出來,有多少種剪法)剪完后,剩下的部分面積是( )平方厘米。這樣的設計不但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有關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和技巧,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把平時所學的知識歸納整理,學會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這有助于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完成由例及類的學習,大大簡化了學習的環節,真正實現減負提質。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練習始終是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訓練學生技能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載體。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功底和教學機智,通過巧妙的整合和深入的挖掘進行有效設計,從而實現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
參考文獻:
[1]劉傳敏.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有效性的研究[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1).
[2]翁方敏.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14(3).
[3]楊云.精心設計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實效性[J].成功:教育,2013(6).
[4]沈建平.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1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