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人們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尤其是初中學校,更是將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作為教學工作的一項重點。音樂這門藝術,對于初中生的身心發展以及審美意識都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所以教師非常有必要構建初中音樂活力課堂,讓學生在其中欣賞美、感悟美,讓音樂迸發活力,發揮課堂教學的意義,從而培養初中生的綜合素質。
音樂之美在于蕩滌人心,它從聽覺器官入手,給世人傳播美,從而提高人們的藝術素養。而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要想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音樂學科的特征,并且把握其特點,加以利用,讓音樂動起來,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如此,初中生才會真心喜愛音樂課,在這樣的課堂上學到知識、學會感悟。通過音樂課,讓初中生從簡單的聽進入對其內涵的感悟和理解,聽懂音樂的神圣,聽懂它的唯美,使學生真正熱愛音樂課,拓展他們的見解,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發展。構建初中音樂活力課堂,讓音樂迸發能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那么,這樣的活力課堂該如何構建呢?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音樂活力課堂
課堂是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殿堂,只有課堂環境良好,初中生在其中才可以放松身心,將心思都放到學習中,他們才會學好。老師要想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就必須注重對教學情境的創設,給學生創設氛圍,讓他們擁有主動性,愿意認真學習音樂。只有做到這點,才會激發音樂活力課堂。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有多種,可以是講故事、唱歌跳舞、播放視頻等等,都能達到理想效果。教學情境的創設看似高深莫測,其實有時只需簡簡單單的一個小方法就能實施得很好。例如,老師可以在給學生授課之前,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然后從這個故事入手引出這節課,如此可給予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他們一開始就進入這樣的故事情境。現在多媒體使用方便,就要懂得將其利用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它給學生播放音樂視頻,不僅要從聽覺上給學生一種享受,還要讓視覺從旁協助。
二、打造互動空間,生成音樂活力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對象是學生,授課人是老師,兩者都是主體,缺一不可。要想讓教學工作落到實處,發揮其應有效益,就需要協調好兩者的關系,即打造一個互動空間,讓老師和學生和睦相處,讓音樂課堂響起和諧的動聽之音。很多初中生不喜歡上音樂課,部分原因就是覺得與老師之間有代溝,在課堂上感覺不自在。老師需要了解這一點,建立平等交流的平臺,填充師生之間的這條鴻溝,讓初中生愿意與老師交談。如果老師有什么做得不正確的地方或者學生有其他見解,老師都應該認真傾聽他們的聲音,誠懇地接受批評,虛心采納學生的意見。學生一旦沒有了隔閡感,就會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課堂氣氛活躍,音樂活力課堂自然也就生成了。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欣賞一段歌曲,然后開一個討論會,針對這首曲子,大家各抒己見,老師不給學生任何評價,只當一個聽眾,學生之間可以唇槍舌劍。除非出現過分的爭執,否則老師就只當學生的聽眾、朋友,而非老師,將課堂這個舞臺交給學生。如此,師生之間是靜的互動,而學生彼此之間是動的互動,打造這樣一個空間,讓課堂氛圍活起來,生成音樂活力課堂。
三、實踐創造性思維,展示音樂活力課堂
理論學習得再多,終究只是繡花枕頭,而“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音樂學習也是如此。初中生上音樂課,不僅僅只是為了聽,更是為了悟、為了懂,而如何證明他們真的從中感悟到了美呢?這就需要通過實踐來證明。老師讓學生聽過音樂后,不能就這么結束了,必須要讓他們再通過實踐創造性思維,形成自己的感悟能力,通過大腦運轉,思維能力才會得到提升。而音樂課的價值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更深層次的認識。初中生通過在音樂課堂上的學習,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自然也展示了音樂活力課堂的意義。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不愧于音樂學習,對得起自己聽到的這些美妙之聲,展示初中音樂活力課堂。例如,聽過一段歌曲,老師需要讓學生自己唱一遍,當耳朵聽到的音樂再從自己的嘴里被唱出來時,這樣的過程就是實踐,能教會學生很多。然后,大家從歌曲中也會受到不一樣的啟發,無論是音樂創作方面,還是生活感悟方面,這時候可以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認識,談談從中得到的感觸。通過自己的聲音,學生對音樂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聽,而是深入內涵的說,實踐創造了思維,展示了初中音樂活力課堂。
讓音樂活力四射,讓課堂成為動感地帶,這是當前教學大綱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所提出的要求,老師就要將它踐行到底。首先創設教學情境,激發音樂活力課堂;接著打造一個互動空間,生成音樂活力課堂;最后是通過實踐創造性思維,展示音樂活力課堂,這樣的“三部曲”,可將初中音樂活力課堂真正構建好,讓音樂迸發活力,有利于初中生身心發展,培養他們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袁杰.初中音樂教學方法與策略分析[J].黃河之聲,2011(14).
[2]馮友蘭.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活力激發[J].素質教育,2013(1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