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初中語文的素質教育,要重視語文活動課,這是具有實用價值的教改行為。主要探討了提高初中語文活動課有效性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閱讀;寫作;語文活動課
對于初中語文活動課程,教師要進行積極地引導和組織,以學生為活動的主體,開展自主形式的活動,主要是針對語文知識的拓展以及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最終實現初中生的全面進步。語文活動課的實施,體現了教學改革的推進,也是發展素質教育的必然。
一、合理選擇閱讀和寫作的內容
1.對于實踐性內容的重視
在語文活動課中,開展實踐性的活動課,能夠體現課程的活力,使課程更具生機,對傳統的閱讀寫作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突破,讓學生在課程教學中積極參與、增強觀察和認知水平,使整個課堂彰顯了活力,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進行《選編自己的作文課》的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介紹自己曾經比較欣賞的作文,或者滿意的段落,將其進行分類,裝訂成冊,制作成自己的作文選集。學生對這件事的興趣十分高漲,積極整理和參與,彼此參考,既有利于教學的開展,也培養了學生對作文選集的收集方式,實踐能力得到了較大提升。
2.對于想象性內容的關注
為了使寫作更具靈性,需要學生具有合理和豐富的想象,這是進行創作的基礎。在想象力的支持下,學生能夠找到恰當的活動項目、明確開展形式、確定活動流程,在積極參與之后,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在進行實踐活動《辦小報,迎國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如電視、網絡等,了解國家的變化,收集家鄉發展的資料,對未來進行憧憬,以手抄報的形式進行展現,做好設計,認真書寫和繪畫。鑒于這個題目與實際生活比較貼近,學生熱情很高,在報紙上描寫了自己的切身感受。這種方式增強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鞏固,寫作靈活性也得到了提高。
二、發揮教師對活動的積極引導作用
做好準備工作,進行科學、有效的組織和安排。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敢于放手,避免事無巨細,要給學生自由,相信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地準備。同時,要分析學生的個體能力,找出差異性,有針對性地安排任務,有效挖掘他們的潛力,形成活動能力。
三、注意形式的靈活性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活動的內容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只有項目設置比較合理,與學生內心和行為相符,才能保證教學效果的實現。
綜上,對于語文活動課,要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活動促興趣,實現思維的開拓,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任毅.探討初中語文活動課開展意義及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4):95.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