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統復習,夯實基礎,加深理解
1.對知識進行整理、概括
初中生物結業復習,教師首先可以幫助學生打破章節界限,列出一些標題,把各種知識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網絡或體系。如,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排泄系統,可以列出如下標題:(1)四大系統(循環、呼吸、消化、排泄)在新陳代謝中有何作用。(2)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包括運動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
2.對知識進行串聯
對知識進行串聯就是根據概念之間的包含關系,外延大小將一些有聯系的知識連成一體。如,植物體的組成,可以將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這些知識串聯起來,而不是將這些知識單列出來,因為這些知識都不是孤立的,是有聯系的。若不如此,盡管我們以前給學生上了新課,后又進行了復習,但再問學生:植物體是怎樣形成的?學生仍會摸不著頭腦,答不上來。
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弄清該單元、該章節的知識結構及知識間的相互聯系,了解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狀況及缺漏所在,以確定復習的重點,以此引導和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線索,弄清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并通過典型題目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查漏補缺。
二、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熱點
生物學與人類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人們的衣、食、住、行、用,處處離不開生物學知識,從生活中學習知識,再將知識服務于社會。生物學理論知識來源于實踐,可以用生物學的原理、概念、規律去指導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引用或設計真實的情景,將所學的知識還原到社會實際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以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學習和探究,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和訓練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應對各類考題。
三、強化對圖表信息采掘的訓練
“識圖”關鍵是如何采掘圖譜信息,看出圖譜的含義,甄別圖解中細微的變化,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挖掘“識圖”切入點,達到讓“無聲”的“圖表”變為有聲的語言。因此,對課本中的圖要做到有圖必識,有曲線必分析。在復習時教師要幫助學生讀懂各章節的結構圖、模式圖、示意圖、關系圖所包含的生物學意義,努力將教材中實驗數據、實驗結果、生物學現象、生理過程和規律轉換成各種形式的圖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處理圖表所提供的信息,培養學生通過數據、圖表、曲線等提供的信息來處理生物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利用消化和吸收的引言引導學生思考食物在口腔、胃、小腸、大腸中的變化,進而引導學生分析、處理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內被吸收的曲線圖。讓學生認識到消化和吸收是發生在人體內的一個連續的生理過程,在解答問題時學會從圖表中獲取信息的方法。
四、精選例題演練,強化適應性、靈活性
結業考試是代表性的總結考試,試題在較好地體現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著重考察學生的思維方法、思維能力及應變能力,因此在試卷中一定會出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有一定難度的試題。為此,在復習階段,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選取一些創新性、應用性、綜合性強的習題進行練習。好的試卷不僅符合考試內容改革方向,而且能突出對能力的考查,既輔助了學生掌握知識重點、難點,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綜合歸納的能力。教師應在“精講”方面下工夫,通過“一題多解”“一解多題”等拓展學生的思路,如“心臟的結構不但要說出四個腔的結構名稱,還要說出四個腔里流動的分別是哪種血液,分別與哪種血管相連通”。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