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教師要把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并且能獨立自主地學習作為改革的重點和方向。而“授之以漁”的教育理念正與這一點相契合。
關鍵詞:授之以漁;初中語文;教學啟示
“授之以漁”的教育理念自古有之,一直至今仍適用于學校教育。“授之以漁”的教育理念給我們教師的啟示是:教師要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把最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技巧教給學生,讓學生運用并掌握這些學習方法與技巧,獨立地進行學習與思考,打破傳統的授課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一、“授之以漁”成語的歷史淵源概述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出自《老子》一書中。授人以魚只可救一時之及,而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魚”與“漁”雖然音同形近但意卻相差很大,“魚”代表了現成的果實,它可以被直接拿來用,而“漁”則是捕魚的工具,它需要人們通過此工具來獲得成果,但如果具備了此工具并掌握了此工具的使用技巧與方法,那“魚”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取,但“魚”則不同,如果沒有了別人的給予那么擁有“魚”則會成為一種空想。古人這一偉大的智慧與我們現今的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非常契合,那就是教師要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與技巧,獨立地進行思考、學習與探索,培養自己終身學習與獨立學習的精神。
二、“授之以漁”教育思想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啟示
1.“授之以漁”之師生關系教育思想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機械地傳授給學生知識,學生被動地按照教師的學習思路去學習。這種長期缺乏自我學習狀態的學習,使學生不僅失去了學習動力,更失去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想把“授之以漁”的教育理念傳播給學生,就需要首先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師生良好關系的建立可通過師生學習互動來實現,也可通過學生設疑和提出問題來實現。
2.“授之以漁”之學習方法的傳授策略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技巧會終身受益。例如,有的學生學習很刻苦但就是學習方法不正確,因此產生了學習效率不高的結果,這時教師應該針對這樣的學生為他們提出學習建議并制訂學習策略,讓他們在原有學習方法上進行改進,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一旦這樣的學生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在學習效果上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應。教師還應關注那些缺乏學習動力和沒有學習方法的基礎較差的學生,不可以讓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在學習上掉隊,對待這部分學生教師要運用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把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循序漸進地一步步地傳授給他們。學習方法有很多種,最重要的是讓每一個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進一步培養自己獨立創新的意識。
3.“授之以漁”之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讓學生具有獨立思考的精神與學習動力,對老師和他人在學習上不產生任何依賴性,培養良好的獨立學習與思考的習慣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主導思想。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與獨立思考的習慣,首先要改變課堂教學的主體,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的傳授作為輔助客體,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更新穎、更創新、更獨特,并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制訂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環節,在激趣教育思想的主導下,以“授之以漁”的教育理念為前提,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策略,改變學生認為語文學習枯燥與乏味的錯誤認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及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重要性,其中學習方法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獨立思考、獨立探索,具備獨立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授之以漁”的教育理念與思想是老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重要主導思想,只有把握好、運用好,教師的教學才會產生效果,學生的學習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