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課程改革開展以來,隨著各級教育機構研究的不斷深入,其基本理念已經被廣泛推廣應用。但是在農村中學,由于多種因素制約,傳統的教學模式早已根深蒂固。作為一名農村教師,如何轉變自身思想觀念,擺脫傳統教學思維的掣肘,積極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已經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既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又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可以說教師肩挑“編劇”和“導演”的雙重角色,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又是課堂的“主角”,從而造成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不利局面。新課改要求,教育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而是要使學生在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形成獨立的思考能力,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讓學生樹立一種理念,從而使被動接受學習變為自主獨立學習。那么,如何才能擺脫傳統束縛,形成新的教學模式,這是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
一、關注學生需求,豐富課堂設計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進行整合,通過課堂活動有效地使學生獲得發展。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多種因素的糅合,這就要求教師對每一節課都要制訂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并準確加以描述,使每一節課都有準確清晰的教學方向,避免教學的隨意化和低效化,這是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此外,由于課堂教學過程要激發學生形成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所以教師要通過豐富的課堂活動,引導不同思維方式的學生積極思維,使絕大多數的學生情緒處于最佳狀態。
二、注重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高中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知識的豐富和積累,而是要引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新課程改革要求,數學課堂教學應創設問題的實際應用情境,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進行猜想、試驗、討論、分析問題,找到問題的實質,從而實現問題的解決。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過程離不開根據學生情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性引導教育教學;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推動教學。師生相互依托,使雙方的知識、經驗、智力、能力、情感、精神緊密聯系起來,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三、重視作業設計,合理劃分層次
由于高中生的知識層次、認知水平有較大差異,傳統“一刀切”的模式嚴重挫傷了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新課改牢牢把握“打好基礎,促進發展,改進教學”的基本教學要求下,高中數學作業設計更要明確劃分層次,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從而形成“夯實基礎求突破,提高水平求跨越”的良好局面。
總之,作為一名農村基層一線教師,要積極適應形勢的變化,跳出傳統束縛,切實轉變和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業務素質,豐富知識構成,優化教學策略,重視作業設計,努力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均衡地發展。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