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主要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進行了討論,通過興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興趣;閱讀能力;自主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是教學的重中之重。為了提高小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勢在必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關鍵。
一、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今天,需要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明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指導者和輔導者,給學生留出充分的學習時間,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與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感受到輕松、友好的學習氛圍,并樂于主動投入到學習之中。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從朗讀開始。只有對一篇文章進行朗讀,才能品出課文的中心思想,感觸到作者的寫作意圖,再指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體會文章的內涵。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感情去朗讀課文,或者帶著問題體會課文。如,朗讀《雪地里的小畫家》時,學生可以進一步體會文中生動的語言和所描述的科普知識,在不斷的朗讀中,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神奇的想象力,并體會到雪地里作畫的快樂,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文中的內容。
在初步了解文章內容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文有進一步的了解,做合理的遷移聯想,開拓學生思維。如,在《雪地里的小畫家》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中的片段,結合自己的想法展開合理的想象,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到了下雪天,他們會做什么?會怎樣畫畫?通過教師的啟發,學生可以在想象中收獲快樂,并充滿了向往,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也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在新課標下,學生應開展自主合作學習,提高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積極地與人溝通的能力。教師要結合課本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合作閱讀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學到許多的知識,并使學生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合作能力。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因此,激發他們的興趣有助于提高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使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獨立思考的好習慣,真正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楊榮斌.淺析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J].考試周刊,2007(38).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