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是一種藝術,一種能使生命迸發璀璨光華、能使生活彰顯無窮魅力的神奇之術。
一、鐵肩擔道義,修身藝術注入了知榮明恥的睿智,文明星空里才能全星璀璨
心有多大,你擁有的世界就有多大,歷史總在重申這樣一個道理:只顧個人榮辱升遷的人最終招來的是千古罵名,能將他人榮辱掛在心上的靈魂才能收獲更大的榮譽。“致君堯舜上”的杜甫,即便年邁多病、饑寒交迫仍心憂天下、情系百姓。杜甫以國家榮辱等同自身榮辱的智慧將自己原本渺小的生命與浩浩大唐捆綁在一起,方成就了一代詩圣的雄魂鐵志,廣受世人膜拜、學者影從;才學廣博的秦檜雖享盡富貴、顯赫一世,但把個人地位置于民族與國家之上,妄想以自己微不足道的生命來掌控歷史,最終歷史和民族將他釘上恥辱架,遭受千古怒罵和唾棄。
二、閉眼觀風月,修身藝術添加了窺透得失的豁達,平淡生活中才能柳暗花明
人生就如捧沙,追求的心越是執著,收獲的夢想就越少。生活不斷告訴我們:只有敢于舍,方能得。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放下塵世的名利紛擾,方能在山水之中尋求到生命的真諦,留下一卷卷寶貴的精神財富供后人學習感慨;“竹林七賢”的老大山濤執著于俗世名利的追求,官場雖平步青云,卻因為一封嵇康的絕交書而使生命蒙上了面紗,終不能燦爛于歷史、光耀于后人。
三、寬心容天地,修身藝術融入了寬以待人的平和,平凡的生命中才能傳奇不斷
生命猶如流水,至清則無魚。前人的事跡無不告訴我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韓信能受胯下之辱,將他人的惡意侮辱視如無物,本為一介布衣的他才能助劉邦一統江山,創造仙兵、戰神的神話;張飛眼不能容沙,把手下的無意過失當成有意對抗,身為三軍統帥的他最終死于不測,身首異處;緊隨其后,作為一國之君的劉備不能以平和心態審時度勢,而是逞意氣之盛,最終落荒而逃、抱憾而去。
生命本是頑石,需要藝術的磨礪才能成為美玉,睿智、豁達、平和,三者缺一,修身的藝術必不完美,生命美譽的純度也必然降低。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