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稅收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稅收。作為納稅人,我們除了要交個人所得稅這些明面上的稅以外,還要繳納以“隱蔽稅”形式存在的間接稅,不論愿意與否,我們每天都在被納稅。我們買的衣服的價款就包含著稅款,就算自己做衣服,布料也是納過稅的;我們吃的米面油鹽,在購買的時候已經繳納了稅;我們購買的房子,在房價中也是包含著稅款;我們出行的各種交通工具,在買票時已經繳納了稅款,即使是私家車,加油的時候同樣是繳納了稅款的。不可謂無處不在的稅收。
二、什么叫稅收
稅收是以實現國家公共財政職能為目的,基于政治權利和法律規定,由政府專門機構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財產或特定行為實施強制、非罰與不直接償還的金錢或實物課征,是國家最主要的一種財政收入形式。它體現了一定社會制度下國家和納稅人在征收、納稅的分配上的一種特定的分配關系。馬克思指出:“賦稅是政府機關的經濟基礎,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國家存在的經濟體現就是賦稅”恩格斯指出:“為了維持這種公共權力,就需要公民繳納費用——捐稅。”19世紀美國法官霍爾姆斯說:“稅收是我們為文明社會付出的代價。”這些都說明了稅收對于國家經濟生活和社會文明的重要作用。我國實行分稅制財政體制,從管理和使用權限上可以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和地方共享稅。我國稅法是調整稅收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以憲法為依據,調整國家和社會成員在納稅上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維護稅收秩序,是國家稅務機關及一切納稅單位和個人依法征稅的行為規則。
三、稅收立法現狀
稅收立法是指有權機關根據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原則,運用一定的拘束,制定、公布、修改、補充和廢止有關稅收法律、法規、規章的活動。從本質上看,稅收是人民用自身合法財產來換取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讓渡行為。因而涉及稅收一系列重大的因素,必須得到人民的同意和監管,稅收立法權也應由民意行駛。公民參與和決策是國家征稅權的合法性來源。納稅人自己選出代表,通過一定稅收立法和法律程序對政府的財政行為進行監控和審理,以確保其使用得當,以此來保護納稅人的權益,成了現代憲政民主的一種基本安排。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現行的18種稅只有3種是人大立法的,其余都是國務院以暫行條例和試點等方式推出來的。”國務院制定稅收條例可追溯到1985年的兩次授權,國務院制定了大量稅收條例、規定等等,從此形成了世界罕見的行政主導稅收立法的格局。
《憲法》第56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法律”就是指由全國人大通過的法律,并不包括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規。1985年的授權不僅涉嫌違憲,還涉嫌違反《立法法》第10條“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范圍”,即不能空白授權的規定。由此可見,我國目前的稅費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依法”征收,屬于“不法收入”。且在以暫行條例的方式征稅情況下,政府難免有多向民眾征稅的沖動,由政府自行確定的稅種、稅額,難免就多不就少,就高不就低,致使民眾稅負繁重征稅權是基于公民的授權,稅收立法應當公開,有辯論。不論是從遵循法理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結束征稅權亂局的顯示需求來說,全國人大都應廢除稅收授權立法,收回稅收立法權。
四、稅收立法改革途徑及方向
在許多的國家,要新增一個稅種或者提高既有稅種的稅率,往往是件非常麻煩困難的事。往往要經過議會多輪激烈辯論,并常常會引起納稅人的各種抵制、抗議甚至游行示威。因此,在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和世界上許多其他的國家,常常有經過幾屆政府激烈爭論爭吵,一種新稅仍不能開始征收或既有稅種無法提高的情形。我們國家這么多的行業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這么大,如果全國一刀切,由一個機構規范制定,可能并不那么切合實際。從勞動合同法為例,從現在看情況并不是太好。”對于收回稅收立法權也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搞大躍進式的一步到位,涉及到立法機關的立法能力,人大代表專職性等的問題,要“成熟一個,立法一個”。在此基礎上,完善財政預算法律和財政透明制度,各級財政開支應細化,提高稅收公信力。基于稅收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收回稅收立法權并不意味著國務院根據1985年授權制定的行政法規失去了法律效力,也不代表著今后就不會授權國務院制定稅收方面的行政法規,可以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授權國務院制定稅收行政法規。在充分認識到稅制改革和立法工作在解決民生、化解社會矛盾中的重大意義。一步一步來,先突出重點稅種,如增值稅、房產稅、資源稅和環境保護法,而其他尚未立法的稅種,可以期待在10年內解決,建立起完備的稅收法律體系。在稅收立法中強調對于納稅人的權益保護,民主立法、科學立法,要考慮到國家權益和納稅人權益保護二者之間的平衡,立法機關要多渠道、多形式的聽取民眾的意見,建立民眾的表達機制和反饋機制。提高稅法的執行力,細化稅法條文,減少稅法中的授權規范,減少過去一部憲法、多項行政法規“打補丁”的現象。
五、結語
提起稅收,每個人都有很多話想說。對于憲法規定的公民的這一項法定的義務,公民是愿意遵守的,只是稅收立法的收歸人大才能使這一義務更加法定的行使。人大收回稅收立法權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