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獲得“最受農民工歡迎十大城市”殊榮,這是廣大農民工對廈門致力于和諧發展的最高評價,說明廈門的文明程度上了一個新臺階。在由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和廈門日報社聯合召開的主題為“情暖農民工共創新生活”學習馮鴻昌座談會上,與會代表一致表示,為貫徹十八大中提出的“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只有真正關心農民工,讓他們主動融入城市生活,工作上實行同工同酬,享受和當地人同等的待遇,才能讓廣大農民工感受到鷺島的溫馨與和諧。為此,我認為身為身在廈門這個美麗城市的我十分有必要為廈門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此次利用寒假時間在廈門實地調查了幾處正在實行施工的農民工們的真實想法感受,以及提出建議,希望能為自己所生存的城市更添光彩。
(一)受調查農民工基本情況分析
農民工的文化生活水平與農民工的基本情況,諸如文化程度、收入水平、閑暇時間等有著密切聯系。從對受調查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分析中可以看出:
1、具備追求文化生活的初步能力。從文化程度看,初中、高中占到總數的70.2%,甚至有超過兩成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工,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僅占5.3%,這說明大部分農民工具備了從事城市文化生活的素質基礎。
2、具備追求文化生活的初步精力。
年齡和閑暇時間是農民工是否有精力參與文化生活的重要因素。在本次調查中,青壯年農民工占絕大多數,21歲至40歲年齡段的農民工占80.6%,這一年齡段屬于高活力的群體,精力相對旺盛。
(二)受調查農民工文化生活現狀分析
1、文化生活方式。調查顯示,當前農民工文化生活呈現出多元化卻低水平的特點。在本次調查中,農民工的娛樂消遣方式主要有:上網(聊天、玩游戲、看電影等)占51%,找老鄉、朋友玩占48.1%,在家看電視、錄像、聽音樂占43.4%;
2、文化消費情況。
近年來,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黨和政府對農民工工資、社會保障方面高度重視,以及“民工荒”現象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大部分農民工對自己的工作穩定性表現較大的信心,認為自己目前的工作“穩定”、“基本穩定”的分別占22.7%、62.4%。
3、社會交往情況。調查發現,農民工們以自我為圓心,以親緣、地緣為半徑自發形成社交小團體,呈現出內部融合、外部疏離的特點。他們日常交往對象主要是:家里人和親戚占46%、工友占28.6%、老鄉占15.3%。他們在城市中盡管有的已經工作生活多年,但還是無法建立起與市民交往的生活圈子,有近七成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歸屬感”或“說不清”,分別有44.9%、47.7%的受訪者表示從“不參加”或只是“偶爾參加”住處所在社區的公共文化活動。總的看,他們難于真正融于城市社會,仍然是城市生活的“陌生人”。
二、建議
(一)政府主導:健全農民工文化建設的工作機制和政策輿論環境
1、加強領導,從戰略高度上認識加強農民工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從歷史上看,流動人口一直是社會管理的薄弱點,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2、健全工作機制,為農民工文化建設的開展奠定機制保障。要通過整合宣傳、文化、教育、工會、衛生、勞動保障、民政等部門職能,協同建立各級農民工文化建設職能機構,明確農民工文化建設職責。
(二)社會推動:完善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將農民工文化服務建設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科學統籌規劃全省文化設施。同時,由宣傳文化部門牽頭,根據各地市的具體情況,建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庫,把農民工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相關項目納入重點項目庫,有意識將資金投入向農民工集中的基層社區、工業區聚集地傾斜。
2、構建社區文化服務平臺。要構建以社區為依托的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將農民工文化需求納入社區規劃之中,提高農民工對社區文化設施的使用權。要在農民工相對集中地區,探索由原來的工業區“校園式”管理模式轉變為與社會、城市文化相融合的開放式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漳州市南靖縣在農民工聚集地南靖高科技工業園區及所在地靖城村創建了全省首家農民工文化社區,為農民工文化生活提供了健康有效的服務平臺,產生了較好效果
(三)市場參與:建立農民工文化需求轉化體系
1、生產和供給農民工愿意買、買得起、用得上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引導市場為廣大農民工群體“量身定做”合適的文化產品,多生產農民工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產品,多舉辦農民工愿意參與的文體活動。
2、進一步凈化文化市場。各級文化行政部門要提高責任意識,加大農民工聚集區文化市場檢查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經營的不良網吧、娛樂場所、非法彩票點,加大凈化農民工文化生活環境。
3、加強農民工文化需求規律的研究和探索。依托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等相關研究力量,深入開展針對農民工的社會文化調查,深刻分析農民工群體的生活方式、生存狀態、心理認知、思想感悟和價值觀念,摸清農民工文化需求特點。
參考文獻:
[1]龍妮娜,覃明興,沈金妹.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狀況及文化適應研究——以南寧市萬秀村為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4:112-117.
[2]劉啟營.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特點及改善對策——基于山東省的調查[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46-51.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