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高新區成立于2001年4月,規劃面積86平方公里,區域總面積30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5平方公里,總人口20萬人。全區聚集1000多家企業,2014年完成工業產值200多億元。現正全力以赴建設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近年,隨著高新區快速發展,經濟高速增長與土地資源短缺的矛盾日趨顯現,如何更加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轉變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支持、推動、保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隨州市高新區國土資源分局充分發揮國土資源調控作用,在保紅線、保發展的前提下,對土地資源“精打細算”、“精耕細作”,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建設占地少、利用效率高,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一、制定政策“控”地
土地資源是有限的。為促進高新區經濟發展,國土分局對招商引資入園企業用地提出了建設性意見,高新區管委會科學編制規劃,制定招商引資政策,把提高用地效率放在首位,統籌安排、優化配置、分類指導、嚴控建設用地增量,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2013年,高新區管委會相繼出臺《隨州經濟開發區入園項目管理辦法》、《隨州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辦法》和《隨州經濟開發區電子工業園標準化廠房招商引資辦法》3個文件,對招商引資項目嚴格把關,規范和引導企業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一是提高用地控制標準,提高單位GDP產出率。文件規定,凡是新上的工業項目,投資強度不得低于150萬元/畝,容積率不得低于0.6。對投資總額低于5000萬元的項目不再單獨供地。二是嚴格企業建設規劃,規范企業建筑布局。明確規定工業企業實施建設,其中辦公和生活設施用地面積不得超過總面積的7%。嚴禁在工業項目用地范圍內建造成套住宅、專家樓、賓館、招待所和培訓中心等非生產性配套設施;嚴禁搞“花園式”廠房,控制其綠地率不得超過20%;嚴禁未經批準擅自將工業用地用于經營性開發。三是實行優惠獎勵,激勵節約集約用地。對符合產業政策、投資總額1億元以上、投資強度每畝超150萬元以上的進駐項目,分別給予用地補貼、規費減免、財政獎勵、重點扶持政策(每畝補助低的3萬元最高9萬元),對投資5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還可通過“一事一議”,給予特殊優惠政策。
二、盤活存量“要”地
高新區建設初期,入園門檻低,管理粗放,一些落戶企業逐漸被市場淘汰,還有以圈地為目的的企業根本沒有項目可做,導致工業園區大量的土地被閑置。隨著高新區可用土地越來越少,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高新區在盤活土地存量上做文章。高新區管委會將園區內深圳工業園列為節約集約用地的示范園區,通過以點帶面,科學示范,帶動入駐的企業集約高效使用土地資源。
高新區管委會采用三種措施盤活閑置土地。
一是重新出讓推廣標準廠房。管委會將深圳工業園里原愛多電子公司的695畝土地進行收回,再出讓給投資強度高的企業。2010年,管委會通過招商將原愛多公司209畝閑置土地出讓給湖北美亞迪公司,美亞迪公司一期先后投資9億元成立了隨州市美亞迪光電有限公司、湖北美亞迪精密電路有限公司,修建標準廠房總面積38萬平方米,容積率提高到1.78、投資強度為430萬元/畝,相當于節省了60畝左右土地,該項目去年生產總值15億元人民幣,實現利稅55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200個。
二是激活原有廠房,讓舊瓶裝上新酒。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器有限公司,通過拍賣購買原愛多公司閑置廠房,投資1.1億元,將原10萬平方米的舊廠房改成標準化廠房(總投資1.1億,容積率為1.0),專門引進投資密度大,產出效益高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直接入駐(可同時容納50家中小型企業),省去一些中小型高新企業自已征地,自已建廠房的一系列投入,為工業園區節約了大量的土地,為一些中小高新企業節約了大量的投資成本。目前已有江蘇譽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湖北潤旺門業制造有限公司、湖北雙利農機制造有限公司等30余家中小企業入駐該公司。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器有限公司2014年被批準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器。
三是自建標準化廠房,培育中小型企業。管委會為了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對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下的中小型企業不再單獨供地。為此,管委會在園區內建成5幢、860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采取租賃的形式鼓勵中小企業直接入駐。目前,已有10多家小微企業入駐。
三、嚴格執法“管”地
針對前些年土地粗放利用,歷史遺留問題多情況。隨州高新區國土分局抓住部、省開展清理處置閑置低效土地的契機,以國土資源部令《閑置土地處置辦法》作為尚方寶劍,大力開展低效閑置土地清查,利用批、供、用、補、查電子監管平臺對轄區內所有用地情況逐宗對照、實地核查,準確掌握其土地開發利用情況。對確定為閑置土地的,依據《閑置土地處置辦法》,按照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式,嚴格依法予以處置,強制企業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一是對閑置滿一年,不到兩年的閑置土地,責令其限期開工,否則征收其土地閑置費;二是對閑置滿兩年,因城市規劃調整,原出讓土地用途與現行的城市規劃不配套的,實行協議收回,按城市規劃的新用途進行二次掛牌出讓;三是對停產企業實行兼并或調整使用。如三得利肥業兼并隨州市第三磚瓦廠,面積80余畝,目前該公司已建成投產。創立科技閑置土地面積222.0畝,在高新區管委會協調下,分別轉讓給泰晶電子和裕國茹業使用。愛多公司的閑置土地695畝,現已全部收回,并建成了深圳電子工業園,目前有美亞迪光電、碩科能源等企業入住;四是因政府原因造成閑置的延期開發或協商回購。
四、產業集聚“節”地。
隨州高新區在“工業興市“和”專汽之都“建設戰略中,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生態環保、特色發展、產城一體”的總體思路,瞄準前沿創新技術,按照要素集約、產業集群服務配套的原則,在高新區內規劃出六大產業園區,搞好同類企業上下游產品的搭配,產業鏈條的銜接,資源循環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土地資源的配置也圍繞產業向低碳發展方向集聚,園區建設全面發展。目前,隨州高新區已建設四園兩區,即:城東汽車、電子工業園、鐵北食品醫藥工業園、淅河醫藥工業園、府南高新技術產業園、站前服務區和淅河綜合配套服務區。
高新區還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統一規劃,探索集中安排公益性和服務性設施,將企業購地面積的7%-10%核定配套用地,比如:園區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區域性社會資源,分開掛牌,企業只建設生產設施,而職工宿舍、公共食堂、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資源配套設施由開發區集中開發,節約土地的同時更為企業入駐提供了方便,實現了企業與園區利益雙贏。
五、用活政策“增“地
在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使土地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州高新區以土地整理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平臺,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整合資金、整體推進”管理機制,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一是向“增減掛鉤”要指標。湖北省國土廳于2012年2月共批復隨州高新區兩個批次增減掛鉤項目,批準掛鉤周轉指標共計494.049畝,截止目前已使用掛鉤指標294.3765畝,結余掛鉤指標199.6725畝。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地指標的壓力。二是向“低丘緩坡地”要指標。隨州高新區總規劃控制面積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積約64.50平方公里,占開發區規劃面積的75%。有效利用轄區地類地型現狀,實施低丘緩坡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有著很大的操作空間。國土分局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專項調查成果編制了高新區低丘緩坡土地綜合開發利用專項規劃,并在規劃的基礎上,設置了三個低丘緩坡綜合開發試點項目區。一期試點為城東汽車工業園;二期試點為鐵北食品醫藥工業園;三期試點為府南高新技術產業園和淅河醫藥化工園。目前已取得很好的效果,2013年,隨州市國土資源局下達高新區一期低丘緩坡試點指標總面積4450畝,其中可供開發指標面積3270畝,截至目前,高新區使用低丘緩坡指標上報用地資料25宗,新增建設用地3255畝,其中21宗面積2408畝已獲得省廳通過,另4宗847畝資料已上報市局。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開發區建設規模和用地指標不足的壓力。三是向“低丘崗地改造”要指標。高新區轄區內多山地丘陵,找準地類,申報低丘崗地改造項目,是高新區探索的增加補充耕地指標切實可行的辦法。高新區國土分局向省廳申報了兩個低丘崗地改造項目,一是淅河鎮獨山項目,計劃建設規模15000畝;一個是淅河鎮府君山項目,建設規模13125畝。兩個項目已獲省廳立項通過,項目資金已到位60%,現正處于招標準備施工階段,預計兩個項目可凈增耕地8400畝以上。通過用活政策等一系列做法,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高新區招商引資、項目用地的需要,為高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作者單位:隨州市高新區國土資源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