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闡述了高校護理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操作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這種護理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夠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提高護理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專業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完成實踐操作任務,提高學生技能操作水平。一體化教學還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 護理 一體化教學 模式探討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實踐對護理人才的要求也從單一的疾病護理逐步轉向多元化的健康服務,為了適應這一新的醫學模式的需要,這就要求護理專業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能力和高技能的護理操作水平。一體化教學新模式的轉變對護理教學和高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理論知識圍繞教學實踐進行講解,體現了理論服務于實踐的宗旨。這樣的一體化教學方法既提高了學生技能操作水平,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哪些問題
眾多教學模式的創建大多是在“二元對立思維”模式的基礎上產生的。這使得在教學模式的建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價值錯位、目標虛設、教學分離的現象,從而不同程度地扼殺了學生對實踐操作上的真正體驗。一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不同時進行是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大特點,該模式大多實行先進行理論知識學習,而后進行實踐環節教學,從而導致教、學兩張皮這種狀況的形成,加之課程的進度是不同的,使得理論教學脫節于實踐教學。二是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都是被動接受,課堂氣氛壓抑,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也是用理論課成績來說話,導致學生極端化。三是重復教學以及資源浪費現象經常發生。在教育資源短缺的同時,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教育資源利用率低的現象也十分嚴重。特別是實驗室的使用率和利用率低下,造成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浪費。四是教師僅把教學目標停留在認知的層面,動作技能和情感往往被忽視,覺得完成認知領域即可完成教學任務,忽視動作技能實踐操作。
二、一體化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優勢
這種全新的護理一體化模式有機地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理論課和實訓課全部安排在實訓室教室上,將課堂搬到了實訓室里,這種教學模式非常好地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的問題加以解決,使得理論課之間,理論課以及實訓課知識的重復率得到了減少,教學的直觀性也得到了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完全體現出來了。以技能訓練為主線,突出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增強了學習理論興趣,促進了對理論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興趣,為學生走向實際護理工作崗位增強了適應能力,從而為學完理論后可以及時進行實踐操作提供便利的條件,將理論和實踐進行完美的結合。
三、如何實施護理一體化教學
護理一體化模式是由老師和學生雙方共同在模擬病房現場,或者在實訓室模擬病房中進行教學,邊教邊學,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打破了理論和實訓課界限,將該課程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教師的講授,學生的動手及動腦能力整合為一體,讓學生在學習完理論課后,第一時間進行實踐訓練。把課堂教學搬到實訓操作室,老師邊講邊操作進行示范性教學,把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融為一體,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巡回輔導等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聽、看、練等方法全面調動大腦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一體化教學法由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且互相配合、靈活運用,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興趣,使學生不覺得單調乏味,因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周六和周日實訓室進行開放式訓練,利用更多時間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實訓技能操作,老師進行輔導。這種教學方法,拓寬了教學空間,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際操作的訓練緊密結合,使教學時間和教學設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減少了資源浪費,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教育發展還不是很強大。因此,一體化教學方法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是一種新的嘗試,也是一次發展契機,我們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去完善它。
參考文獻:
[1]陳捷.護理專業一體化教學探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9.22.
[2]張國強.理論一體化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4.
(作者單位:襄陽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