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臨床護理帶教是培養護理人員綜合技能的關鍵環節,本文通過對臨床護理帶教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分析,并制定相應的對策,從而規范臨床護理帶教管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 臨床護理帶教 因素 對策
臨床帶教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理論教學向臨床實踐的過渡,更是課堂教學的深化與延續。帶教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能否培養合格的臨床護理人才,以及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能否提高。本文擬對目前臨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影響臨床護理帶教因素
1、實習環境
(1)醫院收治病種和病人的多少,不但影響學生的實踐機會,也影響了帶教老師的帶教質量。收治病人過多,帶教老師無暇顧及;收治病人過少,學生實踐機會少,接觸面窄。
(2)患者方面:醫療大環境導致多數患者不信任學生,態度冷漠,拒絕學生為其做治療,甚至會惡語中傷等,都會影響帶教工作。
2、帶教老師方面
(1)學歷層次不同及自身因素 帶教老師的知識水平、語言表達、人際交往、溝通能力不同,帶教的質量也不同。
(2)帶教時間與精力不足
帶教老師除承擔護生的臨床實習指導外,還負責分管病人,缺少足夠的時間指導護生的臨床護理實踐。此外,在臨床工作中,她們既要指導護生的實踐,又要對學生的行為負責,不但精神壓力大,也影響了“放手不放眼”教學原則的實施。
(3)各種帶教內容缺乏規范
雖然各帶教科室均按實習大綱要求帶教,但是結合專科特點,缺乏具體、規范、完整的、文字性的帶教內容;由于科室人手緊張,若遇有搶救病人或其它事務性工作,則破壞了帶教的連續性和整體性,勢必對帶教質量造成影響。
3、實習學生方面的因素
(1)理應對能力缺乏 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人際交往與應對能力較差,一旦接觸不同的病人,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與人交流。
(2)理論與實際結合較差 學生掌握的知識水平、工作能力及適應環境的能力、對護理工作的理解等均不同,導致學習效果差異性。由于我院實習生大部分為中專生,基礎知識較差,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固,故不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臨床。
二、臨床護理帶教的對策
1、熟悉環境 實習學生到院后,介紹醫院的環境、規章制度、實習要求,進行醫德醫風、服務態度、護士素質修養及職業道德等崗前培訓,同時加強法律法規教育,用制度、法規約束自己的行為。老師要熱情接待,多鼓勵和指導,使其消除緊張心理,加強和患者的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學生盡快融入新環境,心情愉快地學習。
2、建立完善的臨床帶教管理體系
我院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了醫院實習管理組和科室管理小組,由護理部專人集中管理,最大限度保障臨床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各科選拔帶教老師除具備有豐富臨床經驗和帶教能力外,還必須是大專以上學歷、具備護師以上職稱或工作5年以上的護士。加強對帶教老師的監督,定時召開帶教會議,交流經驗,共同提高臨床護理教學水平。每科輪轉結束后,用問卷評分的方法,用無記名的形式考核帶教老師,并由實習組長收集交到護理部。護理部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科室及帶教老師,及時解決臨床帶教存在的問題。
3、規范帶教內容
按照學生實習大綱要求,嚴格訓練基本操作,鞏固基礎知識。培養敏銳的觀察力,鍛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科再根據本專科的特點,突出各專科的重點理論及操作,疾病護理的重點內容,體現專科特點。這樣各專科的帶教目標明確,帶教的內容規范,使帶教老師按目標進行帶教,使學生能抓住各專科的特點及重點,在提高了實習護生的臨床實習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帶教老師的教學質量。
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帶教過程是師生信息交流的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誘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在帶教中要注意提高老師與學生雙方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與人交流的方法及藝術。老師還經常帶學生同病人進行健康教育,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啟發思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在帶教中,教師應起到言傳身教,潛移墨化的作用。了解、重視學生的需求并及時予以滿足,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帶教質量。
護理學科的發展,不僅需要教育層次高、素質好的護理教師隊伍,同時需要有一支層次高、技術精湛、素質好的臨床帶教隊伍。帶教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護理學的發展及護理人才的培養。只有提高臨床帶教質量,使每位實習學生經過實習后都能勝任臨床護理工作,才為臨床護理培養更多的護理人才,推動護理事業更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張春仙.在臨床護理教學中如何培養護生的合作能力[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2):932-934.
(作者單位:襄陽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內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