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景觀生態的概念出發,論述了景觀生態規劃設計的原則,并以城市的景觀生態規劃設計為例,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景觀生態規劃設計的方法。
關鍵詞 景觀生態 景觀生態規劃設計 城市景觀生態規劃設計
一、景觀生態規劃設計
(一)生態設計原理
1、地方性
(1)尊重傳統文化和鄉土知識。當地人依賴于其生活的環境獲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護、能源、藥物以及精神寄托。他們關于環境的 知識和理解是場所經驗的有機衍生和積淀。所以,一個適宜于場所的生態設計,必須首先應考慮當地人的或是傳統文化給予設計的啟示。
(2)適應場所自然過程。生態設計告訴我們,設計形式應以場所的自然過程為依據,依據場所中的陽光、地形、水、風、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設計的過程就是將這些帶有場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結合在設計之中,從而維護場所的健康。
(3)當地材料。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設計生態化的一個重要方面。鄉土物種不但最適宜于在當地生長,管理和維護成本最少,還因為物種的消失已成為當代最主要的環境問題。所以保護和利用地帶性物種也是時代對景觀設計師的倫理要求。
2、保護與節約自然資本
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分可再生資源(如水、森林、動物等)和不可再生資源(如石油、煤等)。要實現人類生存環境的可持續,必須對不可再生資源加以保護和節約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資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對它們的使用也是有限度的。因此,對于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資能量,生態設計強調首先是保護不可再生資源,不在萬不得已,不予以使用。
3、讓自然做功
自然生態系統為維持人類生存和滿足其需要提供各種條件和過程,包括空氣和水的凈化;減緩洪災和旱災的危害;種子的擴散和養分的輸送;局部調節氣候;維護文化的多樣性;提供美感和智慧啟迪,以提升人文精神等等。讓自然做功這一設計原理強調人與自然過程的共生和合作關系,通過與生命所遵循的過程和格局的合作,我們可以顯著減少設計的生態影響。
二、城市生態景觀規劃設計
城市生態景觀的特點主要是首先城市是人工生態環境,是人類的聚居地,提供人們居住的場所,它的物質能量的流動既包括人流又包括物流。其次,城市又是自然生態環境,它存在于自然界中,必須遵循自然界的規律。最后,城市是人工與自然相結合的生態環境,人與自然必須和睦相處,城市才能夠可持續發展。
大多數城市發展模式的共同點都是為了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國內也有很多城市進行了生態景觀建設的嘗試,比如恢復城市濕地、再現城市森林、拆除舊房建設綠地等等。進行城市生態景觀建設,在具體操作上可以借鑒以下幾條策略。
(一)維護和強化整體山水格局的連續性
任何一個城市,或依山或傍水、或兼得山水為其整體環境的依托。城市是區域山水基質上的一個斑塊。城市的存在離不開區域自然山水格局,城市的迷人魅力和獨特個性的創造也離不開城市所在的自然環境。“三面云山一面城”、“半城山色半城湖”是杭州的寫照,優美的湖光山色造就了杭州的人間天堂;南京這座城市由于石城“虎踞”鐘山“龍蟠”的獨特地形地貌,而具有了非凡的氣勢;“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山水與城市的有機結合是歷史形成的桂林城市特色空間的突出特征。
(二) 維護和恢復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態
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脈,是大地景觀生態的主要基礎設施,綠色河流廊道,是廊道中最自然的原素,對生態規劃起重要作用。污染、干旱斷流和洪水是目前中國城市河流水系所面臨的三大嚴重問題,我國許多地方對河道截彎取直,導致兩岸的植被遭破壞,河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破壞了。于是治理城市的河流水系往往被當作城市建設的重點工程來對待。要解決這些問題,最根本的是必須以維護和恢復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態為基礎。應該還其自然狀態,形成水生到陸生的生物系列,并且建立濕地生態公園,以生態的方式凈化水源。
(三)保護和恢復濕地系統
濕地是地球表層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濕生植物(可伴生其它水生生物)相互作用構成的生態系統。濕地不僅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也是眾多野生動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環境之一,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對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和社會經濟價值。所以在城市化過程中要保護、恢復城市濕地,避免其生態服務功能退化而產生環境污染,這對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及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四)將城郊防護林體系與城市綠地系統相結合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普遍地可以看成城市生態系統的還原組織。城市綠地系統作為城市結構中的自然生產力主體,以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土地資源的營養、承載力為條件,以轉化和固定太陽能為動力。通過植物、動物,真菌和細菌食物鏈(網),實現城市自然物流、能源的循環,為城市注入供氧、調溫調濕、滯塵吸污、殺菌、減噪、固土保水、凈化水體、回充地下水、降解廢棄物、治理病蟲害等生態環境功能。城市綠地系統的發展,不僅是綠色植物的發展,而且是包括動物、微生物和無機環境在內的整個自然環境結構及其生態還原功能的發展。
三、 結語
景觀生態規劃的領域還有許多未知的內容,需要我們去探索研究和實踐,這不僅僅是對景觀設計師們、乃至對全人類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技術、新研究也層出不窮,也有利于景觀生態規劃設計的發展。未來的景觀應該是生態的、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有利于全人類和各種生物、環境的協調發展。景觀設計師們有責任為全人類及整個地球美好的未來奉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黃光宇,陳勇.生態城市概念及其規劃設計方法研究[J].城市規劃,1997.6.
[2]石鐵矛,李團勝.人居環境建設的城市景觀生態方法-沈陽市景觀生態規劃研究[J].規劃師,1999.
[3]西蒙茲著景觀設計學[M].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4]俞孔堅,葉正,李迪華.城市景觀生態過程與格局的連續性-以中山市為例[J].城市規劃,1998.
作者簡介:馬巨峰,性別男,民族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