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人師表,師德惟馨”。古往今來眾多教師用最平凡的行動詮釋師德的含義。教育事業是責任與愛完美結合的事業,教育工作者要有一顆無私奉獻的愛心,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甘為人梯,勇于奉獻。
關鍵詞 高等教育 高校教師 職業道德
“教師是世界上最陽光的職業”。這句話是對教師這個職業最好的贊譽,讓每位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充滿自豪感和榮譽感。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塑造學生靈魂的同時,也需要具備淵博的知識和優秀的職業素養,因此,師德應該是教師職業的最基本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面對社會的期待,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以及師德修養缺失,“師德滑坡”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之一。
師德是什么?“為人師表,師德惟馨”。古往今來眾多教師用最平凡的行動詮釋師德的含義。“為人師表,教學相長”,“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范”等等。身為教師,首先要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教育事業是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每位教師,最重要的就是有一顆無私奉獻的愛心,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甘為人梯,勇于奉獻。金鐵霖老師,身為音樂界泰斗級宗師,甘愿幕后,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音樂家;冰心先生,一心只為了孩子,終身奉獻給了教育事業;一些西部偏遠地區的優秀教師,不畏艱苦,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奮斗在教育第一線。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提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然而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認識:
一、為人師表
為人師表是當好一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取決于教師日常教學中的細微之處,要在自我修養上下工夫,善于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及時加以改正。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明令嚴禁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能做。通過理論學習和道德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增強職業自豪感,克服個人在性格、情感以及日常行為方面的種種弱點,使自己能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所謂“身正為師”,教師不僅僅是科學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師德的示范者。教師要用自身的威望和人格魅力,令學生敬仰和尊重,并且要用崇高的思想境界積極地影響和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的成長。
教師的思想理念、道德觀念以及行為舉止等方面,時刻影響著學生的成才成長,產生著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和教育作用。教師的言行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行為準則,培養了什么樣的人,則直接關系到個人發展和祖國的前途命運。正如奧地利教育哲學家馬丁?布貝爾所說:“教師只能以他的整個人、以他的全部自發性,才足以對學生整個人起真實的影響,教師應把言傳和身教完美結合起來,以身作則,行為師范,熱愛學生,關心學生......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敬業精神
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首先要把自己滿腔的熱情投入到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中,這樣,才會認真對待每一堂講課,想盡辦法把盡可能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完成自古教師的職業要求:傳道、授業、解惑。潛移默化中,學生會在思想上對老師這種敬業精神予以肯定,不會在學習中對老師的授課態度持有懷疑,而開始真心接受老師上課時的每一句話,真正起到示范表率作用,這在教學方面是相當有利的。
三、自身的知識素養
技高為師。教師應當勤奮學習,走在時代和學生發展的前面。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必須具備真才實學才能從事這項精神產品生產的偉大事業。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的,社會進步、文明發展、科學知識不斷革新,教育也面臨著不斷的發展和進步,所以教師是在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中日臻完善的一個職業。
現代科學的發展體現出交互性、綜合性的趨勢,任何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相關學科交互融合發展。因此要求高校教師在知識素養上既要“專業”又要“廣博”,要在專業知識上學有所長,又要對相關知識涉獵廣泛。首先,高校教師必須要精通自己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這是一個教師要具有的最基本的職業素質。其次,高校教師要廣泛吸取所教學科相關科學知識,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與時俱進。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李培根院士說:“我們要逐步讓精神回歸”。他提出:“確實與少數做的不好的人影響著整個群體的聲譽,但更值得關注的是社會大環境的道德水平在降低,如今我們不僅需要仰望道德楷模,更多的是要俯視道德底線,大學在這方面起到引領作用”。“整個社會變得太功利,我們要逐步讓精神回歸,這其實是每個人的責任。”這其實也是每個高校教師的責任。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的深刻變革,迫切要求高校教師培養正確的職業道德修養,這不僅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關系到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全面實施,以及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需要 “讓精神回歸”,以師德為重。高校不僅是教書的場所,更是育人的場所。高校教師要本著一顆關愛學生的愛心,忠于教育事業的熱心來教書育人,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
總之,高校教師要對自身的職業道德狀況有一個正確的了解,通過社會、傳媒和高校內良好的環境,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職業修養和道德水準,改進自身存在的問題,最終達到更高層次的職業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潘建玲.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與方法[J].科教縱橫,2011(6):259.
[2]李太平.高等學校職業道德修養[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5.
[3]“根叔”做客《楊瀾訪談錄》呼吁捍衛大學尊嚴,荊楚網.2012,08.
(作者單位:武漢東湖學院傳媒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