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淡水養殖主要是利用池塘、水庫等淡水區域來養殖魚、蝦、蟹、貝等經濟性魚類。淡水養殖的投資較少,養殖品種比較靈活、生產比較穩定,在魚類的養殖中占的規模也比較大。我國淡水養殖歷史悠久,品種豐富。本文分析了我國淡水養殖的現狀,論述了制約淡水養殖發展的原因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淡水養殖;發展;對策
1.淡水養殖現狀
由于西南地區河流比較多,河岸附近的居民在湖泊進出水口或者部分河道修建攔魚設施,進行魚類養殖。這種養殖方式不僅可以利用天然水質的物質,而且可以給人工輔料喂食魚類,不但節省了很大一部分餌料,而且利用了天然水質,保持了魚類的自然屬性,使肉感更加鮮美,投資數目也較小。
在水稻中養殖,可以通過對水稻田的應用,不僅能夠有效減少稻田中各種雜草和害蟲對水稻的危害,而且還可以起到肥沃、疏松土壤的目的,可以增加水稻的產量,同對水稻的作用也使魚產量得到了部分增加。但是在應用該種方式進行淡水養殖時,必須需要有充足的水源流入稻田,而且必須要在稻田進出口等必要的部位設置攔魚設備。需要在飼養過程中,對稻田進行必要的改造,還要保持充足的水分。
在池塘中進行養殖作業是一種相對封閉的水體養殖方式,一般水域比較小。由于養殖的面積也較小,對于技術要求比其他的方式較低的原因,使這種養殖方式成為大眾型的養魚方式。因為這種養殖方式具備了“靜水養魚”的特點可以對水和飼料進行管理,對于不同棲息習性和食性的魚類可以進行交叉混養,所以這種方式很符合我國養殖行業發展現狀。
2.淡水養殖存在的問題
淡水養殖中,由于養殖的種類或類群單一,長時間容易造成環境的惡化。我國在養殖結構不合理的現象非常普遍,比如某個水域適合某種生物的養殖,該養殖生物就會掠奪式生長,超出環境承載的負荷,生物的多樣性低,食物鏈短,生態的穩定性低,造成該海域的循環過程紊亂和生態失調。因此強調多元化養殖,不同種類群的合理搭配,不同養殖模式并舉的新型養殖技術。
目前,我國的水產基本都是野生型,對環境溫度雖然有較強的適應性,但是對于養殖環境的變化卻更多的表現出不適應。海水中的水生物難以適應密度的變化、營養條件和惡化的水環境,容易造成大規模的死亡。除了養殖本身對于水域環境惡化的內在危害之外,外在的環境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大量含有有機質和磷、氮有機農藥也流入水域,致使養殖水的惡化,嚴重影響了養殖種類的生存和生長。
在我國從事淡水養殖的人員大多都是農民,他們依靠的技術都是上一輩流傳下來的落后的技術,因此導致經濟收益不高,不能形成特色,不可以形成產業發展。
產業化程度不高。
由于信息的閉塞和養殖專業技術的限制,在本地域淡水養殖產業化水平不高,養殖戶不能將淡水養殖與當前的市場進行很好的結合,僅憑個人的養殖經驗進行養殖,這樣就造成養殖的品種比較單一,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要想使淡水養殖健康快速的發展,必須要提高淡水養殖單位面積的產量和養殖種類的調整,形成龍頭產業帶動本地域的淡水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
3.加快淡水養殖發展對策
3.1規范化淡水養殖
做到生態化、標準化、產業化。實施生態工程養殖戰略,促進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強化高新技術的發展,不斷推出新的養殖新良種。從平衡水域需求出發,調整現有的養殖機構、規劃布局,采取多種方式進行養殖。
提高良種覆蓋率。良種對淡水養殖業的發展起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相同的養殖條件下,使用優良品種可增加21%~31%的產量。所以要盡快實現養殖品種的良種化,才可以實現淡水養殖的產業化,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和傳統的遺傳育種理論相結合,努力進行養殖品種的遺傳改良與選育工作,逐步完善良種的繁育體系,實現我國淡水養殖的良種化。
提高養殖者素質。對于我國從業人員的素質,需要充分發揮高校、研究機構和技術推廣部門的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作用,從科普的角度使水產技術中的操作規范逐漸被養殖者所了解和掌握,共同促進從業者素質的提高。
3.2發展特色漁業
特色漁業,就是利用水庫魚類資源的生物多樣性,天然魚類豐富的特點,生產優質的兇猛性魚類及其它雜食性魚類。這些具有特色的能在水庫自然產卵形成種群增殖的魚類,過去我們為了追求放養的花白鰱魚類,而對它們進行清除,現在這些魚類的經濟價值都比較高,也是漁業的一大特色,應該積極進行挖掘,進行種群增殖。主要是優勢的種群建立或改良,有的水庫以翹嘴鲌魚為優勢種群,有的水庫以紅尾(蒙古紅鲌)為優勢種群,有的水庫鱖魚豐富,有的水庫黃顙魚資源多,還有黃尾密鲴等鲴類雜食性魚類,有的水庫有資源,沒有形成種群,另常見的鯉、鯽品種水庫較多,可以進行優質鯉、鯽魚的投放進行品種的改良,有的還可以引進銀魚、沼池公魚等等,這些特色魚類,也是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資源。關鍵點及控制技術:一是形成特色優勢魚類資源,建立自然增殖的種群;二是嚴格控制取水規格及產卵期間的自然保護措施;三是提高特色魚類的起捕技術;四是加工成特色風味的魚產品。
3.3開發休閑漁業
休閑漁業,就是利用水庫水利風景區的優越條件,開展涉漁休閑旅游項目,做好休閑漁業、旅游漁業的文章,這是與水庫自然環境相和諧的、環保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項目。這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結合水庫的自然景觀進行休閑觀光,品嘗漁家樂,進行水上趣味旅游,觀賞水庫涉漁的活動,如大網捕魚,有的還有珍稀觀賞魚的觀光鑒賞等等,主要以觀光旅游為主線。這就要求有觀賞資源的開發與建設,不僅有涉漁項目還要結合水庫本身所獨特的優美的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景觀的開發與保護。二是以垂釣為主的游鉤業的發展,要在水庫地理位置上,垂釣的開發形式上,水庫投放垂釣魚的品種上,以及配套的休閑、餐飲等項目上進行開發。休閑漁業可以通過發展垂釣業來帶動觀光休閑業,也可以以水庫風景區的優越條件以觀光旅游來促進垂釣業的發展。總之休閑漁業、旅游漁業要有水利風景區的優勢,要結合人文景觀,結合涉漁的休閑、旅游的開發,還可以結合其它的主題旅游進行深度挖掘,從而利用水庫的水面資源、周邊生態環境的資源,實現人與自然、人與水、魚與自然、魚與水的和諧發展。關鍵點:一是秀麗的水庫自然風光的保護與開發。二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建設與開發。三是涉漁旅游項目的開發。如垂釣業的開發等。四是基礎條件的逐步完善,要有發展規劃,要有資金的投入。過去為了發展漁業,很多地方都是想盡辦法去除兇猛性魚類,如翹嘴鲌、鱖魚、鯰魚等,也不注重雜食性魚類如鯉魚、鯽魚、魴魚、鲴類及銀魚、沼池公魚等魚類種群的增殖。這些天然魚類過去在沒有投施肥料開展半精養、精養之前人放天養時期,大型水庫天然魚產量要占水庫總產量的30%-40%,中型水庫天然魚產量也占總產量的10%-20%,這些能在水庫中自然增殖的天然魚類現在就是水庫所具有的特色漁業,開發潛力很大。四是結合旅游資源的開發,走休閑漁業、旅游漁業之路。因此,以涉漁為內容進行旅游、休閑開發這將是漁業快速發展的方向。
4.結論
今后漁業的發展要從過去單純追求養殖漁業效益量大化,不注重水庫水體環境保護的漁業發展方式轉變過來,形成以水庫水質的環境保護為目的,以優質的漁業環境為出發點來進行生態漁業、技術漁業、特色漁業、休閑漁業全面發展。實現漁業健康、綠色、環保、持續發展,這是漁業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的根本之路。